9月各大房仲交易量受升息、股災雙殺 遞延買盤還等不到
民眾消費信心疲軟 房市回歸供需基本面 以自住首購、換屋為主力(圖/記者洪麗馨攝)
富比士地產王記者洪麗馨/台北報導
今年央行已連續三次升息,加上通膨國內景氣燈號已是綠燈下限,消費者信心指數創13年新低,消費信心疲軟,也衝擊民眾購屋意願,購屋態度轉趨審慎,市場以自住首購、換屋為主力,房市回歸供需基本面,國內各大房仲業者的9月門市交易量,在傳統旺季下僅較上月微增,與去年同期相比則年減1至3成。
信義房屋觀察,9月房市在利率「升升息息」與股市「跌跌不休」的雙殺下,市場回流買氣溫吞,整體交易以總價700~1500萬元的剛性買盤最為穩定。買方猶豫時間略微拉長,而屋主也感受到市場雜音變多,銷售速度放緩,成交總價,台北市總價1000~2000萬交易增加,新北市則是700~1500交易較8月增溫,全台總價700~1500萬元的狀況,9月較8月成長,反映自用剛性買盤還是當前較為穩定的購屋主力。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指出,房市從疫情今年大幅爆發以來,買氣已經悶了將近5個月的時間,遞延的買盤預料在暑假與民俗月結束後,有機會緩步回流,甚至迎接下半年房市旺季的928檔期,但受到FED釋出不惜犧牲經濟與就業也要打壓通膨等強硬態度,股市又出現一波不斷破底走勢,連帶購屋人信心也受到影響。
根據永慶房產集團統計:9月房市交易量與8月相比,全台交易量小增5%,觀察七大都會區市況,台北微增2%、新北減少4%、桃園量增2%、新竹縣市增9%、台中量增8%、台南微增3%,與高雄成長9%。
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說明,今年8月上旬兩岸關係轉趨緊張,地緣政治風險增,面對兩岸關係的不確定性,加上適逢民俗月,是傳統房市淡季,交易量基期較低,故9月交易量僅屬回歸基本面,且有意購屋的民眾猶豫期拉長、出價保守,買賣雙方價格認知分歧,讓9月交易量僅小增5%。
而3月升息後重創買氣,房市交易量從4月起開始下修,住商機構企畫研究室統計旗下加盟店九月成交業績,全台與上月相比,量縮6%,可是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32.9%。
其中,台北市月減20.9%,年減30.1%;新北較上月減少23.3%,年減32.2%,桃園較上月增加5.5%,年減36.3%,台中較上月增加4.8%,年減29.0%,台南較上月增加1.2%,年減23.0%,高雄較上月增加2.4%,年減42.9%。
住商機構企畫研究室資深經理徐佳馨指出,升息和經濟衰退的隱憂,讓買氣多月疲軟,不過本月桃園、台中、台南、高雄買氣優於上月,顯見市況已經逐漸打底。
中信房屋統計,9月不動產交易件數較上月微幅增加2.1%,對比去年同期減少18.7%。六都表現各有差異,新北市較上月增加8.9%、桃園月增8.6%及台中月增7.1%外,其餘各都呈現量減,台北市月減3.9%、台南市月減5.3%、高雄市月減10.2%。
中信房屋總經理張世宗表示,股市是經濟的櫥窗,股市不好也會影響房市,而緊縮的貨幣政策及資金成本升高,恐讓中小企業的經營壓力更大,民眾的生活負擔加重,進而影響民眾購屋計畫,也讓今年的房市無法樂觀以對。
台灣房屋集團統計內部成交行情,觀察2022年9月價量變化,七都交易量對8月微增2.7%,價增1.8%。而和去年同期相較,七都整體交易量年減12.9%,價年增7.8%。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疫情減緩,國門預計10月開放,經濟可望逐漸熱絡,不過另外一方面股匯波動、升息加上平均地權條例修法的議題,造成下半年呈現多空夾雜的局面,雙北總價高,容易反應政策影響和經濟波動,而中南部房屋總價低,升息的影響有限,整體買氣穩定發展。
張旭嵐指出,下半年房市置產族收手,自住族成為主力,市場呈現三大趨勢,首先擔心預售屋轉手限制,近期買家「捨預售買成屋」,且擔心未來恐再升息帶來的房貸壓力,因此「降預算買低總」,轉向蛋白區或小宅,雖然市場交易量趨緩,但是買方多期待有價格下修的機會來撿便宜,帶看率並沒有下降,代表需求仍旺,但出價趨向保守,呈現「勤看屋緩出價」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