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重建時代來臨!台北危老案卻10%都失效 3大難題引棄建潮
北市核准920件危老案件,其中96件已備註失效!小基地危老案多撤件停擺 (圖/記者洪麗馨攝)
富比士地產王記者洪麗馨/台北報導
老屋重建議題因地震再受到關注,事實上,《危老條例》實施6年來台北市共核准920件,但其中有多達96件備註失其效力,並以中山區、中正區及大同區為大宗,專家即指出,小面積危老案容易面臨3大難題,進而引發棄建潮。
台北市逾7成屋齡超過30年以上之老宅,據台北市建管處最新統計資料顯示,北市共累計核准920件危老案件,其中96件危老備註失其效力,以中山區、中正區及大同區為大宗,而失效案件更有71件為面積未達150坪的小型基地開發案,顯示迷你基地危老案件推動充滿困境。
安信建經總經理張峰榮表示,危老條例實施至今已六年,受建商青睞的中大規模危老重建案皆已陸續成案,小面積危老案在重建中往往會面臨「營造成本過高」、「施工難度高」、「廠商無意承攬」等三大難題,導致重建案往往無疾而終。
張峰榮表示,小面積的開發案本來造價成本就高,面臨造價大幅上揚,每坪造價成本超過35萬元大幅超出地主的預算,容易使屋主打消重建意願;其次,因「連棟建築」、「巷道較狹小」等共通點,造成營造施工難度較高,不僅易造成鄰損,嚴重狀況還可能造成工程停擺;最後,在無不動產業人派資源的支撐,較難找到品質優良的營造廠承接,拖到重建期效屆滿的情事便會發生。
根據內政部資料也可發現,到去年Q4,全台平均屋齡高達32年,屋齡30年以上的老屋就有483.3萬宅,佔住宅存量高達52.6%、五成以上,目前嘉義縣、澎湖、雲林、台東、彰化、屏東及這次發生大地震的花蓮,區域老屋佔住宅存量比重超過六成。
元宏不動產加值服務平台創辦人周昆立表示,根據臺灣地震模型(TEM)研究團隊2020年研究公布的「未來50年台灣孕震構造發震機率圖」可發現,台灣未來50年發生規模(Mw)大於6.5的地震機率為99%、發生規模6.7以上的地震機率有94%,連發生規模7.0以上的大地震機率都有54%,顯示出現強震機會相當大,目前台灣老屋眾多、耐震力不足更是現在住宅市場最大的風險與問題。
周昆立說,台灣早期蓋房子,因法規對結構設計的要求並不嚴格,所以較缺乏耐震設計。民國72年以後,雖建築技術規則規定,房屋建築需要耐震設計,但是建商能確實做到的並不多,加上早期政府為防止過度採集砂石,破壞水土保持,曾一度放寬使用海砂,導致民國70~80年間蓋的房子,不少都是海砂興建,這類目前屋齡30年以上的房子房屋耐震力都有疑慮,若遇強震恐產生不少傷亡。
雖此次因強震全民對老屋都更的意識提升,政府重視度也明顯提高,周昆立提及,近年原物料價格上漲加上全台缺工問題,導致營建成本飆漲,確實讓很多都更危老案推動卡關,甚至市場出現很多危老、都更案審核通過不開工,北市五年多來已有96件,已經「失效」不蓋了,顯見目前台北老屋更新推動面臨相當大的困境,一旦老屋無法都更,就無法化解面對大地震來臨時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