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修浴廁務必小心! 住保會:「門檻型防水工法」保證會漏水
住保會指出,近期鑑定案或是調處案中,都看到門檻型防水工法,造成屋主家出現嚴重的滲漏水(圖/住保會提供)
富比士地產王記者洪麗馨/台北報導
浴廁整修往往需花費不小筆預算,出錢的屋主們一定不樂意看到完工交屋後的幾個月時間內,看到出現滲漏水。住宅消保會在今年過年後,就出現幾個鑑定案或是調處案中,都看到設計師提出的「門檻型防水工法」,防水不成而是引水為患,造成屋主家嚴重的滲漏水。
所謂的「門檻型防水工法」住保會顧問吳翃毅拍胸脯掛保證,日後定會出現滲漏水!並舉出兩例指出:
A屋主於109年買入中古屋,找了鄰居兒子,想說是鄰居的孩子開建設公司應該很有經驗,交由他們來進行中古屋的結構補強及兩間浴廁裝修,總工程費用723萬元。完工後入住,屋主總感覺浴室門下方濕氣很重,木地板則有受潮突起的情況,找人打開木地板看發現已有滲漏水,反應給建設公司。建設公司強調磁磚下方做了防水層及「門檻型防水工法」是降板的新工法,應該是屋主另外找人做門斗和門檻安裝不當才造成滲漏水。
B屋主同樣是裝修買入的中古屋,由裝修公司以92萬承攬裝修,包括浴廁整修,但屋主表示,先給付給裝修公司超過86萬元,卻還有下包商跑來找他要錢,說是裝修公司拖欠工程款,再加上約定好的二個月工程期,做了超過半年的時間,越來越擔心,透過住保會申請調處及鑑定後,才發現裝修公司收了監工費卻是不做事,其中耗費裝修金額最大筆的浴廁整修,透過鑑定時,赫然發現業者以「門檻型防水工法」施工。
吳翃毅解釋,用「門檻型防水工法」只能說是浴廁防水工程只做一半,浴廁要做到有效防水,除了壁面延伸到地面做防水之外,還要加上「門檻止水墩」,或其他工法包括L型角鐵、專利止水墩,若少了「門檻止水墩」,浴廁旁的房間或是走道採用木地板,木地板比起瓷磚更會吸潮,吸潮後的木地板翹曲,滲漏水感覺更明顯。
浴廁和走道或是其他居家空間,在樓板上都是「相通」,也就是說會用到水的浴廁如果不做防水,水會沿著水泥樓板內的隙縫四處蔓延(虹吸效應),不用說一定會出現滲漏水,吳翃毅說,要防水應是在浴廁門檻下方做一個比樓板高一點的平台,再以ㄇ型門檻做成止水墩(擋水條),並將防水工程延伸到ㄇ型門檻外,做到阻水功能,擋住虹吸效應,才能有效防止發生滲漏水。
吳翃毅建議,屋主進行浴廁整修,可能看不懂施工現場的情況下,但驗收重點「一定要進行積水測試!」浴廁防水施工完成後,堵住排水孔,蓄水不超過門檻,進行至少24-48小時的積水測試,請和裝修廠商趁著這段期間,觀察地面及周邊牆面有無滲水現象,避免發生滲漏水,除了要重做浴廁防水,被水氣弄濕的木地板也需要更換,再者廠商若不願意負責修復,後續都需要時間和業者進行調處或是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