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宅租金風波不斷 弱勢民眾何時能安心入住?
租金持續上漲,社宅租金調整機制的建立成為當前最重要的課題。(圖/記者鄭志宏攝)
富比士地產王記者鄭志宏/台北報導
社會住宅的租金議題再度成為焦點,隨著租金連續38個月上漲,社會住宅的需求持續攀升。根據內政部統計,七成的租屋族表示希望能夠入住社會住宅,主因是其租金相對於市價便宜。然而,當前社宅分級租金的爭議,已經引發了民間團體的強烈不滿。
崔媽媽基金會執行長呂秉怡表示:「香港的社宅數量都能達到這樣的規模,為什麼台灣卻無法?我們呼籲政府應該打開大門,正視這些問題,並提供配套措施。」呂秉怡認為,台灣的社會住宅體系應該建立更具長期性的租金調整機制,以避免民眾的負擔不斷上升。
根據內政部統計,2024年8月的租金指數達到了106.71,創下歷史新高。租金的持續上漲,加劇了弱勢族群的生活壓力。許多租屋族表示,社宅雖然有助於減輕負擔,但在目前分級租金計算中,政府更多依據的是申請者的「身份」,而非「所得」。這導致了許多所得不同的人卻支付相同租金的「垂直不公」問題。
社會住宅推動聯盟召集人孫一信強調:「我們需要以所得作為分級租金的依據,這樣才能真正照顧到弱勢族群,而非僅僅依靠身份認定。」孫一信提到,目前台灣的社宅數量遠遠不及需求,蔡英文總統曾承諾八年內蓋12萬戶社宅,但截至目前,完工僅三萬戶,這與預期相去甚遠。
立法委員林月琴表示:「社會住宅的供給與需求之間的矛盾已經嚴重,現在已經到了需要統一全國租金標準的關鍵時刻。」她強調,內政部應儘快推動相關修法,以確保居住正義的落實,特別是對於低收入戶與青年族群的照顧。
此外,羅智強委員也指出,政府目前大量資源都投入在租金補貼上,這一年就要消耗高達335億元的稅金。他質疑這樣的資源配置是否合理,並主張應該將更多的資源用於社會住宅的建設與完善制度上。
與此同時,內政部則表示,若改用所得作為租金分級依據,可能導致大量財務壓力。根據內政部的推算,若採取「12萬戶,每戶25坪,營運50年」的計算模式,台灣政府將會短收2,340億元的租金收入。
孫一信認為,這樣的擔憂可以透過加強「家戶收入」的鑑別來解決。他提到,香港的社會住宅制度已經採取了多項措施,例如在審核過程中加入存款、股票、車輛等動產的檢核,以降低資源的浪費與錯誤補貼。
隨著社會住宅數量逐漸增加,如何合理調整租金成為當前政府和社會各界共同面臨的挑戰。無論是弱勢群體的基本居住權利,還是政府的財政負擔,社會住宅的租金制度都需要一個兼顧各方利益的解決方案。
最後,林憶君委員呼籲內政部應加快修法進度,並確保未來社會住宅的租金調整能夠依據住戶的實際負擔能力,而非單純依靠身份來進行分類。這樣才能真正實現「住得起,住得到」的社會住宅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