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市都發局長徐中強:從理想到現實 談國土計畫法推動的挑戰

臺南市都發局長徐中強:從理想到現實 談國土計畫法推動的挑戰

臺南市都發局長徐中強:從理想到現實 談國土計畫法推動的挑戰

《國土計畫法》涉及範圍廣,按時程明年5月將正式上路,至今仍有地方縣市政府無法完成送審資料。(圖/記者蘇茵慧)

《國土計畫法》涉及範圍廣,按時程明年5月將正式上路,至今仍有地方縣市政府無法完成送審資料。(圖/記者蘇茵慧)


富比士地產王記者蘇茵慧/台南報導

 

《國土計畫法》以國土永續發展為目標,從105年開始頒布後,經過110年修法,二階原定時間延後一年公告;三階應二階延後一年啟動,再延二年公告,根據當初進度,《國土計畫法》將在114年5月正式上路。然而,想像與現實的差距總是極大,有部分縣市政府的國土功能分區圖無法如期繳交;根據內政部公告資料,截至今年8月,已有11個縣市政府提送功能分區圖草案至內政部審議,其中也包括台南市。

 

台南市政府都發局長徐中強指出,《國土計畫法》涉及範圍廣,需要與中央政府密切配合,審議過程非常繁瑣。台南市政府雖早已開始籌備,但在實際審議中,因為要照顧到各方利益,因此特別重視人民的陳情案,導致審議進度相對緩慢。


徐中強提到,有些民眾在書面上表達的意見過於模糊,非具體陳情事項,這使得政府在理解和處理這些陳情案時遇到了困難。(圖/記者蘇茵慧)徐中強提到,有些民眾在書面上表達的意見過於模糊,非具體陳情事項,這使得政府在理解和處理這些陳情案時遇到了困難。(圖/記者蘇茵慧)

 

此外,部分縣市的國土計畫進度滯後,使得整體進度更加不可預測,大抵因素在於土地使用分區與當地需求衝突、土地劃分利益分配預期不同、產業結構與自然環境多樣性等狀況。雖然台南市政府在規定期限內提交計畫,但由於中央政府的審議過程仍在進行,何時最終實施仍然未定。

 

根據統計,台南市政府因《國土計畫法》收到777件民眾陳情案,為慎重處理民眾處境,市府組織15支專案小組進行多次會議,每次會議都超過3個小時,逐案檢討和審議。

 

這些陳情中,大部分有許多是民眾對《國土計畫法》存在誤解,特別是土地分區定義和未來使用權益方面。一些民眾誤以為土地被劃入國土計畫中的特定區域(如:國保區),便無法再進行任何開發或利用,這樣說法引發了恐慌和猜疑,由於網路上充斥著片段、錯誤資訊,進一步增加了政府的溝通難度。

 

徐中強認為,《國土計畫法》是新制度,即使是政府內部工作人員對此也並非完全掌握,導致與民眾互動中,無法及時且明確回應問題,進一步引發了民眾的猜疑和不安。同時,中央政府的土地使用管理規則仍在修訂中,這使得地方政府在與民眾溝通時,難以給出確切的答覆和承諾。

 

台南市在國土計畫的制定與審議過程面臨了多重挑戰,加上區域內的均質性差異大,要制定全市統一的標準相當有難度,因此在制定基礎時,需要更全面性的思考,包括自然災害來臨時,如何防災救災,滯洪池的規畫該怎麼配置,都相當考驗縣市政府的決策。


台灣雖小,但地形面貌豐富,而區域發展不一,各種產業多元,因此在進行分區規劃時,需多方考量,著眼未來。(圖/記者蘇茵慧)

台灣雖小,但地形面貌豐富,而區域發展不一,各種產業多元,因此在進行分區規劃時,需多方考量,著眼未來。(圖/記者蘇茵慧)

 

《國土計畫法》雖以國土永續發展為核心目標,但在實踐上,地方政府需面對複雜的程序、龐大的民眾陳情數量,以及土地劃分和資源分配上的矛盾,使計畫進度受到延宕。以台南市為例,市府積極回應民眾陳情,並成立專案小組進行細緻審議,顯見地方政府致力於落實民眾需求。除了需要更完善溝通策略外,還需要中央政府在制度配套上進行加強,方能在民眾疑慮與發展目標間取得平衡,逐步邁向永續發展的願景。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