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法上路掀「種房潮」?內政部與估價師激辯背後真相
國土法被視為土地利用新規,內政部澄清部分誤解,強調政策的永續發展目標。
富比士地產王記者鄭志宏/台北報導
國土計畫法(簡稱國土法)預計於 2025 年 4 月正式施行,這項新法規引發的討論逐漸升溫。不動產估價師陳碧源擔憂,法規帶來的土地使用規則變化,恐讓全台掀起新一波的「種房潮」;內政部澄清,國土法的核心在於促進土地合理利用與永續發展,對部分誤解予以澄清。
國土法的核心轉變在於土地劃分的調整。現行「區域計畫法」下的 19 種土地使用類別將被整併為四大功能分區,分別為國土保育、海洋資源、農業發展及城鄉發展。陳碧源指出,丁種建築用地(工業用地)未來可能可申請調降容積率,轉為住宅用途,進一步推高地價;例如,一坪丁種建地可能從目前的 6 萬元漲至 12 萬元,甚至更多,形成「高買低用」的問題。
更大的問題是,丁種建地轉為住宅用途後,可能掏空現有的產業用地供應,迫使其他農地被改為工業用途,影響農業發展與糧食安全,恐進一步加劇地價上漲,並壓縮台灣產業發展的空間,導致資源錯配。
內政部回應,指出國土法的推動目的在於解決土地資源分配零散及效率低下的問題,並非任由工業用地大規模轉作住宅用途。內政部強調,丁種建地仍可維持原合法使用,或經申請程序轉作低污染、低強度的用途,媒體對於農地開放蓋農舍的解讀存有偏差,農地改建仍須符合相關用途限制,目的是提升農業生產及周邊經濟效益,而非無限制建設住宅。
針對民眾普遍擔憂的「喪失土地使用變更主動權」問題,內政部澄清,國土法施行後將保障民眾既有合法權益。國土署國土計畫組組長蘇崇哲表示,農業發展地區的用途仍以農業產製儲銷及休閒農業為主,同時確保原住民的居住權益,地方政府在執行國土計畫時,也被賦予更大的規劃主導權,以因應當地產業需求和結構調整。
陳碧源同時指出,儘管國土法可能帶來短期的市場波動,但因住宅興建成本高昂,鄉村地區新增住宅供應量有限,對全台房價的影響恐有限,若產業發展遭掏空,長期將導致地價萎縮,甚至引發人口外流,形成惡性循環。
內政部進一步強調,未來會加強地方政府的規劃與管理能力,確保國土資源的有效運用。同時,中央也將積極輔導地方完成相關的鄉村整體規劃,避免因政策執行過程中出現大規模土地資源錯配或價格劇烈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