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寒冬至 央行第七波管制效應 高雄、桃園掀解約潮

房市寒冬至 央行第七波管制效應 高雄、桃園掀解約潮

房市寒冬至 央行第七波管制效應 高雄、桃園掀解約潮

房市寒冬至    央行第七波管制效應      高雄、桃園掀解約潮

立委牛熙庭於立法院質詢時,對近期預售屋解約潮議題提出關注。(圖/記者鄭志宏攝)


富比士地產王記者鄭志宏/台北報導


央行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實施後,中南部房市掀起解約潮,尤其解約主要來自「預售屋」。立法院立委牛煦庭在質詢中提及,並要求政府針對預售屋解約情況提出因應措施。內政部次長王成機回應,未來將與地方政府加強溝通,統計相關數據並全力執行預售屋定型化契約。


從今年第七波信用管制以來,七都地區的預售屋解約件數已達 349 件。其中,高雄與桃園占比最高,顯示選擇性信用管制對於房市的影響快速顯現。牛煦庭質疑,當前的政策設計是否足以保護消費者權益,並點出部分建案利用低簽約金吸引投資客進場,一旦市場轉冷便成為解約潮的導火線。


高雄是解約數最多的城市,近三個月的解約件數達 91 件,主要集中在前鎮、楠梓及左營區域。業內人士指出,台積電進駐高雄後引發市場炒作,許多投資客過於樂觀,隨後因資金調度困難或對後市預期不佳選擇解約;桃園則因多個重劃區同時推出大量預售案,但區域機能尚未完善,導致購屋者信心不足。


王成機在質詢中表示,目前政策已要求建商不得替消費者墊付貸款,並強調定型化契約將成為管理重點。他也坦承,若市場持續降溫,未來預售屋解約數可能持續攀升,並預告將於年底前與地方政府討論具體對策。


此外,央行總裁楊金龍回應外界對第八波信用管制的關注時指出,目前不急於再度祭出新措施,將延長觀察期。專家也普遍認為,隨著信用管制的效應逐步顯現,房價回調或許需更多時間,但持續的政策干預已對市場情緒造成顯著影響。


以台中為例,因房價回跌導致的「買貴後悔」情況愈發明顯。當地解約案件多集中於高單價或大坪數物件,顯示部分購屋者受限於貸款條件或資金壓力,不得不選擇解約。根據統計,自第七波信用管制後的解約案件,其成交價格普遍高於市場均價兩成以上,市場泡沫化的風險相對增加。


專家表示,未來預售屋市場的解約潮可能呈現三大趨勢:首先,換屋族將因貸款成數受限退出市場;其次,高總價豪宅因資金壓縮而流失買家,機能不足的蛋白區高價宅將面臨銷售困難。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