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都發局/從都市發展看台南鐵路地下化 開啟城市更新的篇章

專訪都發局/從都市發展看台南鐵路地下化 開啟城市更新的篇章

專訪都發局/從都市發展看台南鐵路地下化 開啟城市更新的篇章

台南鐵路地下化工程預計2026年完工,自大橋站起,沿經台南車站、林森站、南台南站,目前進度達88%左右。(圖/記者蘇茵慧)

台南鐵路地下化工程預計2026年完工,自大橋站起,沿經台南車站、林森站、南台南站,目前進度達88%左右。(圖/記者蘇茵慧)


富比士地產王記者蘇茵慧/台南報導

 

台南市鐵路地下化工程不僅是一項交通建設,更是一場重塑城市紋理與景觀的大型計畫,若從都市發展的角度來看,則將有助於都市地貌縫合,台南市政府都發局局長徐中強指出,針對地下化的議題,已積極推動多項規劃與策略,期望地下化工程能徹底改變鐵路沿線的都市面貌,帶來整體發展的全面升級。

 

從背面到正面,城市門面大改造

 

徐中強直言,鐵路地下化後,過去位於鐵道兩側的「後門」地帶將迎來轉機,這些過去被認為是房屋背部的區域,將隨著鐵道轉為綠園道而成為城市的新門面。目前市府計畫投入經費,鼓勵居民進行房屋外觀改造,讓原本的「背部」成為視覺舒適的「正面」,這不僅能提升城市整體美觀,更能創造出友善的公共空間,期待讓鐵路沿線將不再是老舊景象,而是全新的宜居城市綠廊帶。

 

同時,期待透過鐵路地下化並推動三大策略的都市更新:第一啟動自主更新與維護計畫,支持民眾主動改善居住環境;第二,針對適合發展的地區,採取都市更新誘因措施,包括提供容積獎勵,吸引更多建商參與;第三,引入三維都市設計概念,從立體空間的角度進行規劃,打造出創新的都市景觀。

 

徐中強提及,這次的都市更新並非僅限於「拆舊建新」,例如,計畫中的臺南火車站周邊開發將透過人工平臺與綠道,串聯成大校區、市區與臺南公園等地,形成多層次的交通與公共空間,這樣的立體化設計不僅提升使用效率,更融入了歷史文化元素,讓景觀具備觀賞與教育價值。


另外,在鐵路地下化的過程中,發掘出不少文物與古蹟,目前計畫將這些文化資產整合進城市景觀設計中,讓其不僅僅是被保存,而是能在現代化的發展中發揮價值。因此借鑒歐洲城市做法,將古蹟與新建設結合。例如,未來的綠園道設計不僅要強調生態與永續,也希望能呼應台南特有的文化DNA,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風貌。

 

區域發展新契機,地下化沿線串聯

 

除了鐵路主線地下化,市府也對沿線重點站區進行再設計。例如,南台南站的周邊將結合副都心二期開發計畫,大橋站與永康站的更新也同步推進。未來,這些站區不僅是交通節點,更是周邊地區發展的新核心,徐中強指出,北面的96新村也會是一個新興據點,目前公辦都更案也有廠商投標,未來地下化沿線的串聯力道將會有很大的變化,他也從海安路藝術造街的例子,提到用特色改造帶動地區活化,無須進行大規模拆建,但在藝術氛圍的營造下,舊建築紛紛自發性改造,展現出新的生命力。市府期待,鐵路地下化沿線能複製這種「再生」模式,讓舊地區煥發新機能與魅力。

 

展望未來:生態與創意並重

 

鐵路地下化完成後,希望這條新綠廊道不僅提升交通便捷性,更能作為一條文化與景觀軸線,串聯台南的歷史與未來。都發局表示,將在未來十五年內,能逐步完成台南站與周邊站區的改造工作,讓整個鐵路廊帶成為台南城市轉型的典範。

 

從交通建設到都市更新,從文資保存到創新景觀,台南鐵路地下化工程正在為這座城市描繪出一幅全新的未來藍圖,不僅為居民提供更宜居的環境,也為台南打造出更具吸引力的城市形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