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曜廷: 2024高雄房市量縮價平 理性回歸與剛性需求的平衡點

吳曜廷: 2024高雄房市量縮價平 理性回歸與剛性需求的平衡點

吳曜廷: 2024高雄房市量縮價平 理性回歸與剛性需求的平衡點

高雄市房屋調查協會理事長吳曜廷分析,現階段房市以剛需為主,購屋行為上將更理性。(圖/記者蘇茵慧)

高雄市房屋調查協會理事長吳曜廷分析,現階段房市以剛需為主,購屋行為上將更理性。(圖/記者蘇茵慧)


富比士地產王記者蘇茵慧/高雄報導

 

全國房市隨著第七波信用管制政策推行,各地案場進入冷靜期,高雄也不例外。少了過去一開案就幾近完銷的投資熱潮,市場從短期投資轉向剛性需求,當投資客開始延長觀望期、短線投機行為減少,也為自住需求者提供了更多理性選擇空間,不過也錯殺了部分消費者購屋的權利。

 

在政策與市場環境雙重影響下,相較於過去新青安時期、房市高熱度所帶起的「三不一沒有」:不問基地、不管格局、不懂產品、沒有還款規劃的「快速下訂」買方,高雄市房屋調查協會理事長吳曜廷指出,目前剛需消費者更傾向於深入比較各案產品價格、地段及未來增值潛力,從理性的購房行為來看,消費者在決策前需要更長時間進行評估,這點與過去形成鮮明對比。

 

是誰讓房價連連高漲?新青安與打炒房的複雜糾葛

 

然而,這並不代表投資客就消失了。

 

吳曜廷分析, 今年房市從新青安熱度降到信用管制冷卻,甚至到冰凍,銀行針對首購族、小型投資者的貸款條件更為嚴格,導致部分消費者因資金不足而放棄購屋計劃。市場上部分即將交屋的物件因持有人資金壓力而出現平轉出售現象;與此同時,擁有雄厚資金的大型投資者則專注於收購這類物件,形成另一波「精挑細選」的投資熱潮。

 

但若要說房價高漲都是因為投資客,這也有失公允。吳曜廷認為,高雄房價高漲的關鍵包括:土地及建築材料成本攀升、人力價格調漲等狀況;過去投資客的炒作行為曾推動房價上升,但如今更大的影響來自市場的結構性變化,開發商在面對高昂土地與建築成本時,相對會選擇穩健控價來規避風險,供給少遇到需求多,自然物以稀為貴。

 

以楠梓區為例,受台積電進駐消息的影響,該區部分個案房價已出現每坪50萬元,這種情況讓當地居民和新購買者面臨極大壓力,但同時也促使買家更重視物件的性價比和地段價值,對於資金有限的自住族來說,只能選擇更郊區物件以換取更大的生活空間。

 

房市冷靜期中的剛性需求與理性抉擇

 

高雄房市在信用管制影響下,展現出「量縮價平」的特徵。吳曜廷表示,預售市場正逐步進入調整期,新推出的住宅案多以穩定均價吸引自住客,而非追求高溢價。部分即將交屋的物件因持有人資金壓力,出現平轉現象,這些房源以更合理的價格回流市場,亦為剛性需求者提供進場機會。

 

吳曜廷預測,冷靜期將延續至2025年上半年,價格仍以穩定為主,剛需族群成為主要購買力來源。他指出,房市的量縮讓市場更加健康,而冷靜期亦是消費者進行理性抉擇的最佳時間。


高雄基礎建設、中央資源挹注多,長期來看高科技產業將帶動發展。(圖/記者蘇茵慧)

高雄基礎建設、中央資源挹注多,長期來看高科技產業將帶動發展。(圖/記者蘇茵慧)

 

展望未來:政策調控與市場自由的平衡

 

回顧今年,房市展現量縮價平狀況;展望未來,高雄房市仍需在政策調控與市場自由之間找到平衡點,當前政策雖在一定程度抑制炒作現象,但也讓部分真正有購房需求的消費者望而卻步,如何在保障市場穩定,同時兼顧剛需,將成為政府與業界的共同挑戰。

 

從長期發展角度看,高雄房市的潛力依舊強勁。無論是台積電等科技產業帶動的經濟發展,還是土地供應、基礎建設投入的持續升溫,都為高雄房市提供了穩固的支撐。對於消費者而言,當前的冷靜期是理性進場的良機,而對於開發商與廣告公司而言,如何在嚴峻市場環境中找到突破點,則成為未來一年的重大課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