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裝修糾紛高達近千萬元、可否提告詐欺? 專家:只因這事、即易轉為民事
住保會顧問吳翃毅提醒,消費者遇裝修糾紛,還是要勇於主張自己的權利。(圖/記者洪麗馨攝)
富比士地產王記者洪麗馨/台北報導
裝修糾紛層出不窮,對於遇到裝修蟑螂,是否消費者可以提告詐欺?受害者判透過司法找回公平與正義,但實務上,住保會顧問吳翃毅坦言,「遇到裝修蟑螂,只要蟑螂有動工,屋主少了舉證詐欺意圖,雙方對簿公堂,很容易從『刑事詐欺』轉向『民事糾紛』處理。」
住宅消保會每年承接的裝修糾紛調處案件,多達上千件,對此吳翃毅強調,裝修需簽署合約書,加上詳細的設計圖、明確的估價單!而更有效力的保障,則是到住保會申請「住保履約」服務,確保交易價金安全及施工品質。
吳翃毅今(27)日表示,近日來調處的案例中,就有個中南部裝修個案,屋主A先生參加一個心靈講座的共修會團體,認識某個會通靈的B老師,共修講課多是勸人以行善止惡,但卻反而因此遇到裝修蟑螂。
據吳翃毅轉述,A屋主與這位老師接觸約莫10個月的時間,某次課程後,聊起自宅要裝修,找過台北業者報價後,覺得價格偏高,因此暫緩裝修,當下老師也建議找其他業者估價。爾後,共修團體中C先生自稱是設計師,主動以關心名義接近,那時,老師說話了,建議可把工程交給他,就不用過於擔心。
A屋主說,會聽老師建議,是考量大家為共修團體,以行善止惡的想法在一起行菩提之道,應該不會發生假承攬、真詐財的情況,再者基於信任,都認識彼此,因此「省去契約書、報價單、設計圖等正常流程。」
吳翃毅指出,「A屋主的想法正是多數人的想法,多數觀念當中,裝修是傳統產業,沒簽約、沒設計圖也沒關係,憑著一張嘴來做工程都是可被大家認同的。」
就這樣,C設計師以施工之名,陸續和A屋主拿了五百萬的工程款,但工程進度卻是不成比例,A屋主說當時他確實有起疑,也問了該設計師,但每當此時,這位通靈老師又會適時且主動為C設計師說明,就這樣讓屋主又放下疑慮,陸續再給了設計師近百萬的工程款。
總計在近一年的施工期中,A屋主支付了近千萬元的工程款,實際施工情況卻不到五成,最後C設計師人間蒸發,找不到人,B通靈老師則是匆忙結束共修團體,不知去向。
吳翃毅提到,A屋主說沒有契約書、估價單這些資料,平常也是靠網路通訊軟體聯絡,現在出事了,除了靠通訊軟體,根本不知道去哪裡找到他們。
屋主並提到,最讓人痛徹心腑的是,在尋找通靈老師和設計師過程中,透過其他同修得知,設計師是把拿到的工程款給了通靈老師,再經查證後,同修轉告,通靈老師和設計師已在日前結婚成了夫妻,這樣就能解釋,為何設計師會把工程款轉交給通靈老師。
吳翃毅表示,A屋主難過自責,卻礙於手邊沒有任何有力的證據,整件事就像是心甘情願找C設計師施工給錢,根本無力提出設計師詐欺的意圖,只能怪自己在追求「行善止惡」的共修理念中,識人不明,不幸遇上專業級的詐騙,只能透過民事訴訟爭回溢收的工程款。
不過,吳翃毅強調,「只要大家同心協力一起來處理,用同一個手法騙很多人,那就屬於詐欺行為,像近期住保會就有一例,受害者不約而同來求助,律師即認為可以主張。」裝修屬大金額消費,他鼓勵民眾遇到問題要勇敢申訴,主張自己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