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擴產與物流需求推升 工業不動產未來三年交易熱翻天
2024 年高力國際創下歷史最佳業績,2025 年預計將再突破交易量高峰,工業不動產成投資者首選。(圖/記者鄭志宏攝)
富比士地產王記者鄭志宏/台北報導
台灣工業不動產市場正站上新高點,高力國際指出,2024 年在 AI 和半導體帶動下的亮眼成績,僅是台灣工業不動產市場崛起的起點,接下來的三年將迎來更多國內外資金與企業的投入,台灣完善的供應鏈和世界領先的半導體技術,讓工業不動產成為國際買家的焦點。
高力國際總經理劉學龍強調,2024 年科技業和電商的需求共同推動市場交易額突破 1,085 億元,較去年成長 20%,其中廠房與廠辦自用型購買更是大宗,占比高達 38%。未來幾年,這股需求勢必持續擴大,物流倉儲市場更將迎來全新高度。
另外,在科技業的領軍之下,設廠需求旺盛,單是自用型廠房的交易便達 694 億元,占整體市場的 38%。最具代表性的案例是台積電以 171.4 億元購入群創南科廠房,半導體產業的產能擴張對市場需求的深遠影響。
此外,電商業的快速發展,也帶動物流倉儲需求大幅提升,全年物流相關交易金額達 707 億元,占整體市場近 40%,為歷年最高值。劉學龍強調,需求背後是台灣完整的供應鏈體系,以及 AI 與半導體技術的世界領先地位,進一步推動國內外企業增加對台灣不動產的投資信心。
廠房及廠辦交易金額達 378 億元,物流倉儲 707 億元,土地交易則突破 2,141 億元,較去年增長 66%。劉學龍表示,今年的反映出產業對高效能製造基地的迫切需求,許多科技業者傾向快速投入現有土地與廠房,以便應對日益增加的訂單壓力。
土地市場也1因住宅需求回暖而升溫,全年土地成交額突破 2,000 億元大關,其中建商購地金額高達 1,123 億元,占總成交額的 53%,較去年成長 60%。然而,受央行信用管制與限貸令影響,第四季建商購地動能有所回落,市場逐步回歸理性。
壽險業則因投報率門檻過高,近年來在商用不動產市場的參與度下降。金管會已預告將放寬相關規定,若此政策得以實施,將吸引更多資金流入,為市場帶來活力。劉學龍預期,隨著壽險資金重新投入,收益型不動產如帶租約的商辦大樓,將成為下一波投資亮點。
高力國際預測,2025 年,台灣工業不動產市場預期仍將持續擴張,其中,觀音工業區、南科周邊的廠房建設已吸引多家國內外科技大廠,企業對台灣高端製造環境的信心強;全球環保意識崛起,也將為工業不動產帶來新的契機。高力國際與 Google 合作的 AI 碳排平台,已協助多數企業優化能源使用效率,並取得綠建築認證。
劉學龍指出,未來低碳工業設施將成為投資者關注的核心,這類物件不僅能降低運營成本,也能提升長期租金回報率。
台灣在 2024 年不僅吸引了國內建商積極投入,國際資金亦持續流入。劉學龍認為,未來三到五年,隨著企業擴產與物流需求的增加,工業不動產市場將迎來持續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