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商轉戰商用不動產 劉學龍憂市場出現「怪產品」

建商轉戰商用不動產 劉學龍憂市場出現「怪產品」

建商轉戰商用不動產 劉學龍憂市場出現「怪產品」

建商轉戰商用不動產      劉學龍憂市場出現「怪產品」

建商湧入商用不動產市場,引發奇怪產品隱憂,政府對壽險資金放寬成市場期待。(圖/記者鄭志宏攝)


富比士地產王記者鄭志宏/台北報導


2024 年,高力國際迎來成立 35 週年,並在年度季報中宣布創下史上最佳業績;AI 與半導體產業的強勁需求帶動工業不動產市場繁榮,全年交易額高達 1,085 億元。然而,在政府嚴厲打房政策的影響下,不少建商開始轉向商用不動產市場,但這樣的趨勢也引發高力國際總經理劉學龍的憂慮。他指出,建商轉型投入商業地產雖然看似合理,但可能導致市場上出現「奇怪的產品」,對產業生態構成挑戰。


劉學龍直言,許多建商在購買商業地產後,因資金有限而傾向快速建設並出售,這樣的操作往往缺乏長期規劃。部分建商推出的「商業住宅」產品,看似辦公大樓,但實際用途模糊,甚至存在灰色地帶。例如,一些建案將辦公室劃分為小型單位,管線規劃不完整,卻試圖滿足新創企業或投資客需求,但這樣的產品對市場幾乎沒有實質意義,反而可能成為問題重重的產業物件。


台灣政府在打房政策下收緊了住宅市場的發展空間,迫使建商重新調整策略。劉學龍指出,2024 年,建商在商用不動產的交易金額達到 1,123 億元,占市場總額的 53%。建商對資產配置的策略改變,轉向商用不動產的投資比例增加。


然而,劉學龍擔心,建商短期內湧入商用市場可能帶來副作用。由於建商的資金性質與壽險公司不同,建商更傾向於快速出售,而非長期持有與經營,這使得某些產品僅為追求短期利潤而設計。最極端的例子是一些單位設計不符合辦公需求,甚至可能吸引不當行業進駐,這樣的情況不僅難以管理,也損害了市場信譽。


在建商積極轉戰商用不動產的同時,壽險業在市場中的角色卻相對萎縮。高力國際指出,2024 年壽險業在商用地產的投資占比不足 10%,主要原因在於金管會對壽險資金投報率的嚴格規定。當前,壽險業至少需達到 3.5% 的收益率才能投入,但市場環境下,達成這一目標幾乎不可能。


劉學龍認為,壽險資金具有穩定且長期的特性,若能放寬相關政策,將有助於穩定市場的發展,壽險公司投入的資金可支持高品質、不易出售的大型商用不動產,如帶租約的大樓或長期持有的標誌性建物,這對於活絡市場交易和優化市容都有正面影響。


台灣商用不動產市場在 2024 年展現了強勁的增長動能,但未來挑戰與機遇並存。建商的投入雖然增加了市場活力,但其短期操作模式需要更嚴格的規範和引導,以免破壞市場生態;同時,壽險業若能在投資門檻上獲得更大的彈性,將成為穩定市場的重要力量。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