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宅 6.8 萬戶目標達陣 賴清德拋百萬戶承諾能實現嗎?
「白鷺安居」作為國家住都中心 6 年成就的最後拼圖,成為未來社宅發展的重要參考案例。
富比士地產王記者鄭志宏/台北報導
去(2024)年12 月 31 日,國家住都中心在桃園市八德區的「白鷺安居」統包工程順利決標,為成立 6 年來興辦 6.8 萬戶社會住宅的階段性目標劃下句點,標誌著前總統蔡英文任期內社宅建設的階段性成果,也為現任總統賴清德接手後的政策續航拉開序幕。然而,從蔡英文的承諾到賴清德的「百萬戶大計」,社會住宅政策執行效能與未來挑戰,仍是社會焦點關注。
「白鷺安居」基地佔地位於桃園市八德區,鄰近多所學校、公園與商業設施,交通便利,距內壢火車站僅 5 分鐘車程,由泛亞工程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及恩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得標,將建設 924 戶住宅單元,並設置托嬰中心、店鋪空間與獨棟綜合式長照大樓,打造兼具育兒與長照功能的全方位住宅環境。
截至 2023 年底,國家住都中心已累計完成或決標 6 萬 8,977 戶社會住宅,占全國直接興辦總戶數的 58%,單 113 年的決標戶數更突破 1.9 萬戶,儘管中央和地方在社宅興建上攜手努力,政策的實際落地卻未如預期順利,蔡英文任內承諾的 20 萬戶社宅計畫,真正完工的數字僅約 3,000 戶,執行成效遭受質疑。
國家住都中心成立六年來,中央興辦社會住宅累計突破 6.8 萬戶,分布全台 215 處,成就歷年最高戶數記錄!
對比之下,賴清德在接手後立下更高目標,提出未來 8 年興建 100 萬戶的計畫,包括 13 萬戶直接興建、17 萬戶包租代管及 50 萬戶租金補貼,這樣的大規模計畫需要巨額預算、完善的執行機制,以及長期穩定的政策推動力,在目前已面臨建設用地有限與地方阻力的情況下,能否達成目標仍是未知數。
從國家住都中心的角度來看,「白鷺安居」的成功代表著一個新起點。國家住都中心表示,這是我們與衛福部合作的第一個綜合型社福大樓項目,也是一個在大桃園地區為居住正義和社福服務提供新選擇的嘗試,接下來將繼續以每年超過 1.2 萬戶的速度推動新建案。
隨著台灣整體住宅需求的變化與人口結構的老化,未來的社宅政策或需要更靈活應對市場需求。「白鷺安居」結合長照與育兒設施的模式,將成為未來新建社宅的典範,但如何有效提升規模與落地速度,仍需要政府投入更多資源與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