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出租與社宅信託稅負鬆綁 房東輕鬆省下大筆稅金

公益出租與社宅信託稅負鬆綁 房東輕鬆省下大筆稅金

公益出租與社宅信託稅負鬆綁 房東輕鬆省下大筆稅金

公益出租與社宅信託稅負鬆綁 房東輕鬆省下大筆稅金

內政部鬆綁公益出租信託稅負,房東與弱勢租戶雙贏,減輕住房壓力,帶來更多社宅選擇。


富比士地產王記者鄭志宏/台北報導


將房屋交付信託,出租給弱勢族群或社福團體的房東,終於迎來稅負鬆綁的好消息。信託公會日前透露,內政部已核准公益出租與社會住宅的信託案件享有稅負優惠,新規定將於今年內上路。根據這項政策,只要將住宅交付信託並用於公益出租或社會住宅,便可適用房屋稅、自用住宅地價稅及租金所得稅等三項優惠,最高減免幅度達 16 倍。


這項政策變革被認為是公益出租推動的重要里程碑,讓更多不動產信託案件得以有效結合公益用途,緩解長期以來社宅不足與弱勢居住需求的壓力。


根據內政部去年 11 月 26 日的最新函釋,以住宅設立信託(包括自益信託與他益信託)並於存續期間用作公益出租或社會住宅者,將享有三大稅負優惠:房屋稅降至自住稅率 1.2%、地價稅適用千分之 2 的自用住宅稅率,而信託下的租金收入也能享有最高每月 1.5 萬元免稅的綜合所得稅優惠。


以實例來看,若房東王媽媽將房屋交付信託後出租,每月收取租金 1.6 萬元,在政策放寬前需繳納超過 20 萬元的稅金,政策放寬後僅需繳納 1.73 萬元,稅負大幅減少。信託公會秘書長呂蕙容表示,這樣的稅負減免能有效降低房東出租公益住宅的成本壓力,也能吸引更多房東願意參與公益出租。


公益出租信託的設計,主要是為了鼓勵房東將住宅資產釋放出來,並交由受託銀行專業管理,進一步用於社會福利用途;所謂公益出租,指的是將房屋出租給符合政府租金補貼資格的個人或社會福利團體,再由團體轉租給符合補貼資格的租戶,這些補貼對象包括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及身心障礙者,能有效解決弱勢族群的居住需求。


信託的優勢在於可保全資產,並協助房東將房產用於更高效且符合理想的用途,無需自行負擔管理與租賃風險。呂蕙容指出,此次政策鬆綁具雙重意義,一方面鼓勵更多房東參與公益出租,另一方面也能讓政府政策推動的社會住宅獲得更充足的資源支持。


台灣長期面臨的住房問題,主要來自於居住成本高昂與租屋市場資源分配不均。根據住都中心的統計,目前全台平均房租與所得比已高達 47%,顯示租屋市場對中低收入族群來說並不友善。在此背景下,公益出租信託政策被視為一項重要的解套工具。


內政部的最新稅負優惠政策,將有助於房東透過信託方式釋放更多不動產資源,以支持政府推動的社會住宅政策。根據呂蕙容的說法,信託公會在近年來持續與內政部溝通,成功將信託納入公益出租的適用範圍,未來也希望透過更多跨部會合作,進一步擴大政策影響力。



雖然政策放寬帶來了稅負減免的誘因,但公益出租信託的推廣仍需克服一些現實挑戰。首先是房東對信託運作機制的陌生感與信心不足。許多房東對於將資產交付信託感到不安,擔心在信託存續期間失去對房屋的掌控權。其次,銀行作為受託機構的角色如何落實管理,也將影響這項政策的推動效果。


此外,公益出租信託是否能有效吸引房東參與,還取決於政府能否簡化相關程序,並提供透明的信託操作說明。目前仍有部分房東擔心程序繁瑣或稅負優惠的適用範圍不足,而選擇保持觀望態度。


公益出租信託稅負政策的鬆綁,無疑是房東與弱勢租戶的雙贏局面。對房東而言,稅金減免能大幅降低出租成本,並透過信託方式保障資產安全;對租戶而言,則能藉此獲得更多負擔得起的租屋選擇,改善居住環境。長期來看,這項政策也將有助於釋放更多閒置住宅資源,推動社會住宅的多元發展。


未來,如何讓更多房東了解政策的優勢,並吸引更多人參與,將成為政策推動的關鍵。透過這樣的創新模式,不動產市場有望實現資源的高效分配,也為台灣的住房問題提供一條全新的解決之道。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