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工APP快速找到裝修、修繕師傅 專家提實例最終皆面臨求償無果

叫工APP快速找到裝修、修繕師傅 專家提實例最終皆面臨求償無果

叫工APP快速找到裝修、修繕師傅 專家提實例最終皆面臨求償無果

叫工APP快速找到裝修、修繕師傅 專家提實例最終皆面臨求償無果

消費者透過APP共享平台叫工,進行老宅浴廁整修,卻到現在還沒完工。(圖/住保會提供)


富比士地產王記者洪麗馨/台北報導


拜科技所賜,現已有APP共享平台能讓居家修繕、裝修免出門,就能夠找到專業師傅來家裡施工,叫修APP正改變大眾找師傅的方式,不過住宅消保會顧問吳翃毅博士就提到,這樣的方式看似又快又便利,實則有隱藏性問題,「這些承攬項目及報價約定都很模糊,若出現糾紛,對消費者來說根本毫無保障。」


透過手機下載APP共享平台找到師傅來施工,並強調能找到實惠又專業的服務。但住保會就接獲消費者申訴,A先生表示,自己在年前計畫進行老宅浴廁整修,因而透過APP共享平台叫工,廠商在幾經溝通後,建議跳過平台繁瑣手續以節省時間,因此A先生說被說服後,就約師傅來並談好施工項目,再預付一半工程款,原預計施工期八天,可在1月中完成工程,卻到現在還沒完工。


A先生說,談好的工程款,師傅說減壓閥故障需要追加,當下給錢後,卻意外發現師傅收一整組的減壓閥錢,卻只換了部分,詢問師傅後,師傅便開始故意拖延工程,理由不外乎生病、有事、塞車等,導致工程延宕至今。


此外,浴室防水層需要做試水,A先生堅持試水24小時,而試水後的結果,更讓他為之傻眼,防水層部分出現假性接著,施工完全不確實。


住保會顧問吳翃毅表示,假性接著很多原因會造成,有可能是底層未清潔乾淨、底層有水氣、材料配比錯誤、材料劣質化或是施工不當,而最好的解救方式,他直言,「只能是全拆,重新施工了。」


另一個案B小姐,則是因家中馬桶突然故障,距離住家附近的水電業者無法緊急接案,當下透過APP共享平台叫工維修,師傅很快在第一時間救急,效率很高,不過修復情況卻是從馬桶故障變成馬桶漏水,衍生其他問題。


更離譜的是,B小姐給付維修費給師傅了,他的家人不知情又多給一次維修費,因手邊只有業者的姓名,向平台求助後,平台僅回覆有通知師傅,等他聯絡中,再者建議去住保會、消費者服務中心申訴業者,同時進行報案動作。


但實際上,B小姐去報案後慘被拒,警方說因維修所產生的糾紛,屬民事案件,報警不成無奈之餘,去查判決書紀錄,查到這位師傅,多年前曾有過藉著施工為由竊取屋主財物的判刑紀錄,一整個被嚇到。


吳翃毅說,師傅有所謂案底,能理解消費者的擔心,卻也不能視此為理由,斷定師傅會趁機心生歹念,仍須找到師傅,請求返還多收的工程款。


透過APP共享平台,無紙化契約,按下叫工(同意)按鍵即代表契約成立。吳翃毅進一步提到,平台派師傅維修,維修後仍有可能出現瑕疵需要修補的情況,即使平台是禁止消費者和業者私下聯絡,還是會有漏洞,導致一旦發生工程糾紛,消費者都得自己扛起。


「目前消費者投訴平台糾紛有增多的趨勢,糾紛案件金額多是幾萬元到數十萬元不等!」吳翃毅說,像是A先生和B小姐的個案,最後都是被迫無奈吞下損失,放棄提告。


吳翃毅認為,透過APP共享平台找業者承攬,藉由科技帶來便利是無法阻擋的消費模式,若要用APP共享平台承攬裝修及修繕,建議要以「住保履約」的方式進行線上簽約,價金匯入第三方,才能保證價金安全,後續的瑕疵修補也能找到業者來負起責任。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