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捷運開發容積率偏低招商難 市府急尋破解之道

桃園捷運開發容積率偏低招商難 市府急尋破解之道

桃園捷運開發容積率偏低招商難 市府急尋破解之道

桃園捷運開發容積率偏低招商難   市府急尋破解之道

桃園捷運開發容積率問題成為焦點,專家建議應該加強政策調整,提升招商潛力。


富比士地產王記者鄭志宏/台北報導


桃園捷運建設如火如荼展開,沿線土地開發面臨嚴峻挑戰,癥結點在於過低的容積率,嚴重影響開發商投資意願,導致招商頻頻卡關,為打破僵局,桃園市政府捷運工程局舉辦「軌道經濟與城市發展國際論壇」,廣邀產官學界共商對策。


論壇聚焦桃園捷運土地開發困境,吸引國內外專家學者參與,包括日本 JR 東日本集團、國際華人交通運輸協會等,以及桃園市長張善政、市府團隊。桃園市長張善政在論壇中強調,桃園正積極推動鐵路地下化與「三心六線」捷運路網,期盼透過軌道建設帶動城市發展,對於提升城市生活機能和經濟發展至關重要,由於目前的捷運開發容積率偏低,不僅讓招商變得困難,也限制了土地開發的潛力。


捷運工程局局長劉慶豐直言,桃園捷運土地開發面臨「先天不足」的困境。相較於其他縣市,桃園的容積率明顯偏低,不僅壓縮開發商利潤空間,更降低其參與意願。他疾呼市府能重新檢討容積率計算方式,並借鏡國際經驗,在兼顧城市發展與地主權益的前提下,適度鬆綁容積率限制。


除了容積率問題,土地取得困難、開發時程過長等,都是學者們在論壇中提出桃園捷運招商過程的嚴竣挑戰,他們建議市府應建立更有效率的溝通平台,簡化行政流程,並提供更多利多,吸引開發商投入。


來自日本JR東日本集團的經營戰略本部經理小松貴之則以橫濱車站的改建計畫為例。他表示,車站的改建不僅僅是建築物的翻新,更關乎如何整合城市發展、社會需求與商業潛力。


台灣軌道經濟發展協會理事長張政源表示,桃園的軌道經濟過去的重心主要集中在高鐵和機場捷運沿線,但隨著新的捷運路線規劃,桃園未來的發展將會變得更加多元化。他期望市府能夠在未來的軌道經濟發展中,強調「車站城市」的概念,藉由車站帶動周邊地區的商業發展和土地利用效率。


張政源認為,推動軌道經濟不應該僅停留在交通運輸的層面,而應當從更宏觀的角度進行規劃,像是將車站設計成集商業、居住、辦公於一體的綜合型設施,從而有效提升地價與城市價值。


有學者認為,市府也應積極推動都市更新,透過容積率獎勵等誘因,鼓勵開發商參與捷運沿線土地開發,市府可參考香港「鐵路加物業」模式,結合軌道建設與 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以公共運輸為導向的都市發展),創造雙贏局面。


張善政表達了對桃園捷運建設的信心,強調桃園未來發展方向。他指出,市府將繼續推動捷運的基礎建設,並計劃實現「北北桃一小時軌道生活圈」的目標,未來的桃園將不僅是一個交通便捷的城市,還將是宜居、智慧且永續發展的模範都市。


隨著桃園市捷運路網的逐步開展,市府積極調整相關政策,並吸納各界的建議,期待能夠解決目前面臨的開發瓶頸,未來幾年,桃園將不僅是台灣的重要交通樞紐,還有望成為軌道經濟的發展高地。張善政表示,桃園的軌道建設是城市轉型的關鍵,將以更積極的態度,推動沿線土地開發,打造更具活力與競爭力的桃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