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中壢新明市場確定拆除重建 市府年底前定案
中壢新明市場將走入歷史!市府拍板拆除重建,年底前確定開發模式,攤商安置方案同步研擬中。
富比士地產王記者鄭志宏/台北報導
桃園中壢新明市場確定走入歷史!使用 35 年的市場,雖然尚有 20 年使用年限,但因海砂屋問題、耐震能力不足,加上結構劣化速度驚人,市府擔心公共安全,決定拆除重建。桃園市長張善政已拍板定案,年底前將確定辦理方式,未來可能透過促參、公辦都更等模式開發,甚至考慮結合市場商業與社會住宅,市府強調,會兼顧攤商權益與城市發展。
新明市場自 1990 年完工,過去是中壢地區重要的傳統市場,但市場本體逐漸老舊,加上過去攤販占據道路,長期被批評環境髒亂、交通混亂,宛如「第三世界」。市府去年大刀闊斧進行道路整頓,解決環境與交通問題,市場周邊煥然一新,但市場建築本身仍是隱憂;根據最新耐震評估報告,市場的結構狀況比 2012 年時大幅惡化,主因是氯離子侵蝕與長年超載,導致耐震能力明顯下降,經發局評估後建議拆除重建。
攤商何去何從?市府承諾提供中繼市場
新明市場拆除重建後,現有攤商該何去何從?這是市府面臨的一大挑戰。經發局副局長耿彥偉表示,市府將設置中繼市場,確保攤商在重建期間能夠正常營業,細節將透過市場會報平台,由相關局處跨單位協調處理。他強調,市場重建是為了讓攤商有更安全、現代化的營業環境,未來市場改建後,不僅改善衛生與動線,還可能結合商業空間,為市場創造新的發展契機。
張善政則強調,市府將積極與攤商溝通,確保大家權益不受影響。他強調,新明市場的結構狀況不容樂觀,若不儘速處理,未來恐將釀成更大的安全危機,因此市府的立場相當明確,拆除重建勢在必行。
未來規劃:市場結合商業與住宅?市府多方評估
新明市場拆除後,未來如何重建?桃園市都發局長江南志表示,市府正評估各種開發模式,除了傳統的 BOT(民間興建營運後轉移)與公辦都更,也可能引入市場、商業空間與社會住宅的複合式開發,創造更高的土地利用價值。
江南志強調,市府考量開發時程、經濟效益與市場需求,找出最適合的方案,桃園近年積極推動都市更新與市場改造,例如八德興仁花園夜市改建案、桃園果菜市場遷建案等,都希望透過市場與商業機能的結合,提高土地價值,也讓市民有更舒適的購物環境。
不過,市場改建牽涉層面廣泛,除了要安置現有攤商,也必須考量新市場的規模、經營方式,甚至是交通動線,市府表示,年底前將提出完整規劃,並與攤商、地方民眾充分溝通,確保改建計畫順利推動。
新明市場翻新 將為中壢帶來新契機
中壢新明市場的拆除重建,象徵中壢都市發展的下一步,市府近年來積極改善市容,像是新明市場周邊的道路環境整頓工程,包括滅鼠、植栽補植、交通改善等,讓當地環境大幅提升,未來市場改建完成後,預計能帶動周邊房市與商業發展,吸引更多人潮。
張善政強調,傳統市場是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隨著城市發展,市場設施也需要與時俱進,這次新明市場的改建,市府將確保兼顧攤商權益、市民需求與城市發展,打造更具競爭力的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