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甲大學共善樓落成 建築大師隈研吾設計全台唯一校園地景建築
逢甲大學共善樓。(圖/記者莊亞築攝影)
富比士地產王記者莊亞築/台中報導
逢甲大學創校以來規模最大的建設案「共善樓」,2月16日隆重啟用,設計者、建築大師隈研吾也到場剪綵,對於建築成果他十分滿意,他也提到,共善樓很特殊,因為過程是與逢甲大學密切的合作而完成的,並非只是單純業主委託建造的關係,他很開心看到建築成果。
共善樓不只是逢甲大學發展的里程碑,也與水湳經貿園區發展息息相關,成為區域建築亮點之一,共善樓坐落於佔地5.7公頃的逢甲大學水湳新校區南側,由2020東京奧運主場館、臺中巨蛋設計者隈研吾精心打造,隈研吾與台中城市發展關係密切,在台中核心地段有不少作品,如西區勤美術館、興建中的「聯聚中維大廈Kuma Tower」等,但共善樓是他在台灣唯一打造的校園地景建築。
隈研吾Kengo Kuma講解逢甲大學共善樓設計理念。(圖/逢甲大學提供)
逢甲大學董事長高承恕指出,當年因聽到隈研吾的一場演講深受感動,想著不知道有沒有機會找大師設計,開啟了「春雨計畫」,共善樓內部是全部開放給學生學習的,融合自然與創新理念,提供學生沈浸式、世界級的建築體驗,也為大學校園的學習環境樹立全新標竿。
實地走訪共善樓內部,每間教室明亮通透、空間舒適,除了教室空間外,還有多個公共場域,可以讓學生休息、飲食,階梯式的平台可辦理小型活動、講座,或小團體討論區,還有可辦大型講座與活動的「生日堂」,讓人讚嘆「逢甲的學生真幸褔!」
逢甲大學共善樓內部教室,採光通透、明亮。(圖/記者莊亞築攝影)
共善樓的建築細節,更展現了非凡的技術挑戰,主要結構由 191 支鋼樑組成,每一支尺寸皆不相同;1,750 片玻璃帷幕中涵蓋 1,000 種不同規格;4,900 片日檜木格柵則細分為 3,400 種尺寸變化;而最具隈研吾建築特色的飛簷,在 1,183 片倒吊板中,就有 1,100 種不同尺寸,這些數字充分展現了共善樓對細節的極致講究,也意味著施工過程充滿挑戰,每一個構件都需經過細緻計算與精湛工藝,才能最終呈現這座結合傳統工藝與現代建築美學的獨特地標。
承攬這項工程的麗明營造,以卓越工藝忠實呈現隈研吾的設計理念,共善樓在2022年開工,歷經947天的施工及無數次的會議後落成,經歷疫情與國際局勢變動等困難,為台中城市天際線再添一座令人矚目的建築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