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狀線大梁位移 侯友宜、蔣萬安向中工求償 19.27 億
0403 地震後環狀線鋼梁錯位,市府鑑定「中工施工有瑕疵」,雙北市府強硬求償 19.27 億,中工反控調查不公,誰該負責?
比士地產王記者鄭志宏/台北報導
新北市環狀線受 0403 花蓮地震影響,導致板新站至中原站間 9 跨鋼箱梁位移,第三方鑑定結果確認,損害原因是施工廠商中華工程(中工)未按核定施工圖施工,完全銑穿調坡板,導致結構失效。雙北市政府依據報告,決定向中工求償 19.27 億元,態度強硬,強調「一毛錢都不會放過」,中工質疑鑑定報告的公正性,認為政府有「球員兼裁判」的嫌疑,拒絕認錯,雙方對峙持續升溫。
對於中工的反駁,新北市長侯友宜與台北市長蔣萬安立場一致,強調市府尊重專業判斷,並依據調查結果向中工求償,絕不妥協。侯友宜表示,環狀線的位移問題,已由第三方公正單位進行完整調查,報告內容明確指出,中工未按核定施工圖施工,導致橋梁錯位,市府立場清楚,強調一定向中工求償,為了守護市民安全,這筆錢絕對不會放過。
蔣萬安則回應,中華民國結構工程學會的調查報告,經雙北與中工同意委託,並非政府片面決定,「當時雙北與中工都同意這個公正第三方單位,調查完成後結果出爐,中工卻質疑公正性,這根本說不過去。」台北市捷運局也表示,若中工不履行保固及賠償責任,將直接進入司法程序,不再與其討價還價。
面對市府強硬態度,中工今(17)召開記者會反擊,質疑調查過程不公,認為新北市捷運局與台北市捷運局委託的結構學會,並非真正的公正第三方,而是受市府影響的機構。「新北捷運局將現場勘查交給新北土木公會,而這個公會受新北市政府管轄,怎麼能稱為公正?」中工發言人強調,市府的調查過程違反《政府採購法》,不具客觀性。
此外,中工也認為,當初環狀線的耐震設計應該受到檢討,而不是將責任完全推給施工廠商。「侯友宜之前說環狀線的抗震度符合規範,可承受 6 級地震,但調查報告卻沒有明確說明設計標準,這不是本末倒置嗎?」中工強調,公司依據設計圖施工,市府應該先檢討自身規劃是否有瑕疵。
對於中工的反駁,新北捷運局強調,調查結果是經由國內頂尖結構學者分析,建立電腦結構模型驗證,最終得出的結論,並非市府單方面決定。「不論是誰來調查,事實都擺在眼前,中工確實未按圖施工,這點無法改變。」
台北市捷運局也補充,環狀線設計時已考量抗震需求,但中工的施工方式未依照標準執行,導致災後損害擴大,這就是求償的關鍵理由。「如果施工沒有瑕疵,為何 9 跨鋼箱梁的結構支撐會失效?中工應該面對事實,而不是模糊焦點。」
雙北市府求償 19.27 億元的態度堅定,強調不會與中工妥協,也已準備啟動司法程序。捷運局官員指出,若中工拒絕負責,將直接提告,讓法院判定責任歸屬。「這不只是金額的問題,更關係到未來公共工程的責任界線,不能讓施工單位逃避該負的責任。」
目前,環狀線的修復工程已展開,確保行車安全仍是市府優先目標。但這場訴訟戰,恐怕會成為未來公共工程合約爭議的重要案例,影響政府與營造業者的關係,也可能牽動後續大型工程的承包與管理模式。雙北市府能否順利討回 19.27 億元,將成為後續關注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