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商用不動產新時代:北楠梓南亞灣雙引擎帶動價值飆升
富比士地產王記者蘇茵慧/高雄報導
高雄市2024年招商投資創歷史新高,金額突破1,021億元,較2022年成長近50%,顯示高雄吸引外資與企業投資的競爭力,其中重大項目如「左營高鐵科技之心」都更案、捷運橘線與黃線聯合開發案,帶動周邊商業與住宅價值;從產業來看,北高楠梓園區、橋頭園區已蓄勢待發,而88公頃的白埔產業園區昨(19)日亦通過環評,預計年中可完成規畫設置;位於南高雄的亞洲新灣區亦吸引了國際大廠輝達、鴻海、宏達電、信驊科技等企業進駐,推動產業轉型已成必然。
天威商用不動產執行長林治域提到,近年來廠商在高雄商辦的需求明確,且近日台積電P4、P5廠擴建規畫環評過關,週邊白埔產業園區昨日亦通過環評,國際大廠對於高雄投資動靜關注度再提升,未來商用不動產需求勢必大增。
而為何高雄能夠吸引國際廠商進駐,最重要的還是產業發展的五大關鍵:水、電、土地、招工、人才,林治域認為,高雄已經具備這幾大要素,政府單位的招商態度友善且高效,人才與招工都具備水準,因此吸引企業進駐高雄,成為高雄商用不動產的新時代。
他指出,過去高雄以重工業為主,而今加入高科技與AI的運作後,許多產業導入自動化設備,可以移往土地取得成本更親民的地方,因此吸引北部科技廠商、設備廠或倉儲業者、食品加工業者等南下;在去年幾波信用管制後,政府貸款政策針對住宅炒房而非打商,促使商用不動產市場開始活絡。以近期銷售的岡山捷運附近的乙種工業用地,成交每坪約4字頭,因鄰近捷運站口,既可開發成零售業,從這兒就能看到端倪。
今年即將進入正式量產的楠梓園區台積2奈米P1廠,官方數據顯示將創造1500名的高薪就業機會,近期傳出楠梓園區第一排大樓案,台積電員工集體團購,未來商機與P2~P5廠的潛在發展可期。週邊橋頭園區則聚焦半導體、電動車、ICT和精準醫療等高科技產業,年產值預估達1800億元,創造1.1萬個就業機會,吸引鴻華先進、智崴資訊、凱舟濾材、電巴新廠等企業進駐,帶動園區產業聚落成形,提升高雄智慧製造產業競爭力。
不只楠梓園區,橋頭園區,就連高雄軟體科技園區、仁武產業園區土地使用都呈現滿載,這更代表廠商對於高雄未來的發展都已完成布局。
林治域進一步提及,高雄因應高科技產業進駐,相關配套都已經在進行中,聯外交通從新台17線、園區聯外道路;而留用人才、引相關科系來到高雄設立分部,都是提早應對,這對相關企業都是一大誘因,高雄產業發展條件完備,從自然環境到人才培育,將迎來新一波產業板塊移動。
北楠梓、南亞灣雙引擎帶動後,高雄正從傳統工業城市轉型為科技與國際商業樞紐,隨著基礎交通建設與產業升級,商業不動產市場前景持續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