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辦公競爭白熱化 IWG許恒豪:光靠燒錢撐不久
富比士地產王記者李哲維/台北報導
台灣辦公室租賃市場供不應求,根據商仲業者統計,今年Q2淨去化量就達逾萬坪,其中以共享辦公室需求最殷切,已知就有4個外資共享辦公室品牌插旗台灣。然而,在台灣深耕十數年的老牌共享業者,IWG台灣區總裁許恒豪認為,市場大餅大家都想搶,但搶得先機不一定經營得好,兩者有很大差別。
根據外商仲量聯行統計,2019年第二季租賃市場淨去化達1.4萬坪,與去年同期1.5萬坪的需求相當,屬於強勁的表現。在空間持續去化下,北市A級商辦空置率持續下降1.5個百分點,來到3.0%,已逐步接近滿租狀態,並轉為房東主導市場,信義區A辦租金今年預計漲幅達到史無前例的10%。
業者分析,目前租賃需求仍多來自於科技、生技醫藥、金融產業與共享空間業者,其中,共享空間需求占絕大部分。除了港商The Hive Taipei年初已經在台北車站附近的金石堂城中店舊址設點外,美國第二大獨角獸WeWork、港商漢森集團WorkTech、新加坡商JustCo等,都在如火如荼裝潢中,到下半年才會全部完工對外公開。
許恒豪表示,近一、兩年確實有不少共享空間業者看到趨勢,進駐台灣,也確實讓大家注意到這塊大餅,然而,真正能賺到錢的並不多。
以IWG集團為例,2018年獲利英鎊1.05億元,今年租客與總承租面積比去年同期大增70%,中心則從9間擴充至今年13間,分布在台北、新竹高鐵特區、台中市中心等地,與目前仍在虧損中的WeWork,情況不盡相同。
許恒豪舉例,就像智慧型手機市場,餅看似很大,但只有市佔率前三名的三星、華為以及Apple才吃得到利潤,四五名之後就開始苦撐。只有創新、有專業經營管理團隊、有成本控管能力的業者,才能享有果實的滋味。他直言,「棚下站得久的才是贏家」。
此外,市場不斷放消息說,辦公室租賃市場供不應求,但其實不盡然。許恒豪觀察到,台灣雖然股市穩站萬點,但總體經濟狀況仍不好,實質收入並未成長,而是辦公市場本身就存在基本供需,只是近幾年需求增加、供給相對減少的此消彼長,資訊被過於放大,但並未達到供需比失衡。
許恒豪認為,彈性辦公市場仍在發展初期,有極大的潛力,但一個不能長久穩定發展的平台,以燒錢為發展市場的策略,終將不容易被市場所接受,就像共享腳踏車的前車之鑑,對於用戶而言,很難可長可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