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課徵高關稅牽動商辦市場? 黃舒衛:雖震驚但影響有限
川普的 32% 關稅讓台灣專家意見分歧,黃舒衛認為對商辦市場影響有限。(圖/記者鄭志宏攝)
富比士地產王記者鄭志宏/台北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日前宣布對台灣課徵 32% 關稅的消息,讓全球股市重挫,讓政府手足無措。房市趨勢專家李同榮提出建議,應以台積電作為台灣談判籌碼,但說法立即遭到台灣高力國際業主代表服務部董事黃舒衛打臉,認為不僅不可行,更可能傷害台灣經濟根本。
李同榮指出,台積電佔全球半導體市場 67% 的份額,台灣應以此為籌碼與川普談判,他甚至建議台積電出招停止美國擴廠計劃,並宣布出口貨品不受美國晶片分級限制,認為「台灣只有同樣以兩敗的方式對付川普,才會逼川普妥協」。不過李同榮也強調,台積電出招需要政府配合,若政府不敢得罪美國,台灣就只能等著被霸凌。
然而,黃舒衛則從商辦市場角度提出不同觀點,他認為關稅戰對台灣商辦市場的影響相當有限,製造業雖然有部分回流美國的趨勢,但主要是針對農工產品。黃舒衛表示,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在全球具有穩定的競爭力,即使面對 10% 的關稅都能應付自如,而這次的 32% 高關稅雖然令市場震驚,但實際影響並沒有想像中嚴重。
黃舒衛進一步分析,台灣電子五哥大多已將生產線移至海外,總部、研發中心仍留在台灣,因此對這些企業的衝擊將相對有限。他強調,主要是著重在美國市場的中端產品才會受到部分影響,但像台積電這樣的高端半導體產業,因其獨特的技術優勢和全球供應鏈角色,並不在此次限制的主要範圍內。
黃舒衛說,商業類投資更多取決於地緣政治因素,與關稅無直接關聯。過去產業投資美國設立總部或辦公室的計畫應該不會因為關稅而改變,即使面對貿易摩擦,企業佈局全球的戰略考量仍較為長遠。
對於李同榮提議將台積電作為談判籌碼的說法,黃舒衛直接指出其不切實際,台積電高達 70% 的資金來自海外,台灣政府僅能控制約 6% 的股權,國內外員工眾多,如何能成為政府的談判棋子?黃舒衛認為,企業不應被視為政治籌碼,不僅違背商業本質,更可能損害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重要地位。
鴻海、和碩、廣達、緯創、英業達、仁寶等主要電子代工服務廠今日股價無一倖免地受到波及,但黃舒衛認為這更多是短期市場恐慌情緒使然,長期來看,台灣企業具備的彈性和應變能力將有助於度過此次關稅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