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貸逾放連 7 月飆升 79.5 億創 3 年新高 恐成銀行隱憂
房貸逾期金額連 7 個月飆升,2 月達 79.5 億元創 3 年新高,小資族與投資客恐陷入「變現難、轉貸難」困境,銀行房貸品質亮紅燈。(圖/記者鄭志宏攝)
富比士地產王記者鄭志宏/台北報導
國內房貸逾期放款金額續創新高!金管會統計顯示,2025 年 2 月國銀房貸逾期放款金額已達 79.5 億元,不僅創下近 3 年新高,更已連續 7 個月持續攀升,引發金融市場對房貸違約潮的憂慮。財經專家分析,房貸逾放持續惡化,主因央行六度升息、投資客資金周轉失靈,以及經濟環境不佳導致中小企業主還款能力下滑所致。
根據金管會最新統計,2025 年 1 月國銀房貸逾放金額為 78.4 億元,2 月進一步增至 79.5 億元,月增 1.06 億元,這也是近三年同期最高增幅。值得注意的是,房貸逾放金額已連續第 7 個月上揚,顯示房貸族還款壓力持續攀升,未能隨著農曆年後領取年終獎金而有所舒緩。
對於房貸逾放金額持續攀升的問題,金管會官員表示,目前更關注的是房貸逾放比率而非絕對金額。從 2022 年至今,房貸逾放比均維持在 0.07% 左右,金管會認為尚屬合理範圍,並無信用風險的隱憂。官員補充,隨著整體房貸餘額已破 11 兆元,逾放金額增加應屬合理現象,後續將持續密切觀察市場變化。
銀行業者分析,房貸逾期放款增加主要有三大原因:首先,部分借款人為中小企業負責人,公司營運受疫情及經濟環境衝擊,影響個人還款能力;其次,央行自 2022 年首季起連續六次升息,加重借款人利息負擔;最後,小資族與投資客原先規劃在寬限期內賣屋套利或轉貸續命,但房市低迷無人接手又遇央行控管難以轉貸,資金周轉失靈,終成房貸壞帳。
高力國際業主代表服務部董事黃舒衛預測,在央行政策維持不變、房市續緊縮的情況下,小資族或投資客將越來越難「變現脫困」。他指出,縱使 2 月有年終獎金帶來短暫舒緩,除非銀行一口氣轉銷壞帳(但會影響獲利),否則房貸高逾放水位恐持續到第 3 季。
另一方面,新青安政策上路一周年後,市場購屋熱度不減,平均房貸金額已從 14 年前的 542 萬元攀升至目前的 977 萬元,全年交易量有望挑戰 2011 年後新高的 36 萬棟。然而,短時間內大量貸款申請與房價上漲,已導致市場資金吃緊,不少銀行因應不動產貸款逼近上限,紛紛祭出「史上最嚴限貸令」。
有公股行庫主管透露,目前受理新青安申請案件「還是可以申請,只是會跟客戶說要等候」,等待時間有的公股行庫最久要等到 11 月。而不少等不及的民眾轉向民營銀行或農漁會申貸,但可能面臨被要求在該銀行存款達百萬或申貸利率喊到 3% 才有機會核貸的情況。
面對市場疑慮,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資深經理陳定中提醒,如果房貸逾期超過 3 個月,銀行就有可能將物件轉為法拍,房貸族不可不慎。在銀行放款趨緊、房價持續高企的雙重壓力下,金融市場及房地產業者將更加謹慎看待未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