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小宅魔咒!室內設計師談小坪數格局優化術關鍵

破解小宅魔咒!室內設計師談小坪數格局優化術關鍵

破解小宅魔咒!室內設計師談小坪數格局優化術關鍵

1202.jpg

小坪數格局越來越常見,而小坪數如何優化、讓居住者也能享有高品質的生活空間呢?(圖/富喬室內設計提供)


富比士地產王記者蘇茵慧/台南報導


在住宅坪數逐年縮減的趨勢下,如何兼顧空間的實用性與居住的舒適感,成為小宅設計的關鍵課題。對此,富喬室內設計師鄭翰儒一語破解小宅迷思:「什麼才算小宅?如果35坪的三房住了5到6人,是否也算是壓縮空間?反之,28坪兩房只住一人,難道還是小宅?」


他強調,空間設計的核心,不應只以坪數為唯一衡量標準,而是應回到實際使用者的人數、生活習慣與需求出發。唯有從這些面向出發,才能在有限的坪效中創造最合理的機能配置,打破視覺壓迫,實現真正宜居的空間。


室內設計思維:動線優先,格局其次

在格局配置上,鄭翰儒秉持「動線優先於格局」的設計原則。他說道:「我們會先釐清整體動線,再思考客廳、餐廳應位於哪個區塊,最後才進一步安排家具與收納配置。」一旦動線規劃錯誤,即使裝修再華麗,也只是徒具表面,難以支撐日常生活的流暢性。


小宅常見問題:深寬度不足、動線卡關

小坪數最常見的挑戰,來自於空間的寬度與深度有限,以及開門即客廳、缺乏玄關等格局問題。以客廳為例,若面寬不足3米,家具選擇需更謹慎節制。沙發與電視之間若再擺入傳統茶几,容易形成阻礙動線的壓迫感,進而影響整體使用流暢度。


1201.jpg

鄭翰儒指出,若客廳空間不足3米,待放下沙發、電視後,中間活動空間將更少,會影響整體動線流暢度。(圖/富喬室內設計提供)


為確保充足的行走與使用空間,鄭翰儒會反覆推敲沙發與電視牆的距離,評估茶几的必要性,甚至調整櫃體深度。「傳統茶几在小宅中經常被捨棄,因為會妨礙通往窗台的動線,長久下來反而降低使用頻率。」他指出。


此外,針對常見的「進門即客廳」型格局,他提醒屋主務必審慎檢視家具需求:「沙發、電視、鞋櫃如果全擠在同一區域,就更要思考哪些家具是真正必要的。」


電視牆不等於收納牆,思考應回歸實用

不少人誤以為電視牆需具備大量收納,但鄭翰儒指出,若無影音設備或遊戲主機等額外需求,電視牆其實僅需容納Wi-Fi機等簡單設備。「收納效益低的設計,反而會浪費寶貴空間。」但若屋主有PS主機、音響、DVD等設備需求,則應於設計初期即納入規劃,避免日後空間不足。


鞋櫃沒位置?設計創意來補位

針對小宅常見的「無鞋櫃空間」困擾,鄭翰儒也有實戰經驗。他曾處理過一處開門即進客廳的個案,無法設置玄關或落塵區,最終將鞋櫃設於沙發側邊,搭配滑門設計,巧妙解決卡位問題。雖然無法一進門即脫鞋,但透過動線引導與生活習慣調整,依然能夠維持良好的使用體驗。


1200.jpg

近來常見的小坪數格局中,大門處無規劃玄關、落塵區,鞋子的收納就會是一大問題。(圖/富喬室內設計提供)


被忽略的走道,其實是潛藏的機能寶地

許多小宅設計中,走道常被視為過場空間,但鄭翰儒提醒:「小坪數的走道不應只是連通功能,而應具備機能性與視覺延伸效果。」以玄關至客廳的動線為例,若能結合收納設計,便能同時提升空間實用度與整體通透感。


預售屋格局先諮詢,避免後期大補救

鄭翰儒也特別提醒購屋族:預售屋的格局圖經常過度理想化,實際交屋時空間可能遠不如預期。「一般人看不出圖面問題,我們卻能從平面圖中即早發現動線、結構,甚至是冰箱或廚具配置的錯誤。」設計師的前期介入,不僅能節省未來的修改成本,更能讓空間從一開始就朝著最適合的方向發展。


小宅不是限制,而是創意的起點

「設計師的角色,不只是裝飾空間,而是解決空間問題。」鄭翰儒認為,小宅設計的精髓,在於動線、延伸與機能的整合。當坪數有限,設計反而更需細膩、策略更需縝密,才能真正讓人住得舒適又長久。


在有限坪效中開創無限可能,鄭翰儒認為室內設計師就是以此為訴求,即便是小坪數、小宅,同樣能賦予足夠的機能,滿足居住者的需求,實踐溫度與生活品質。


關於富喬室內設計


鄭翰儒.jpg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