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蔡英文4年前提出「8年20萬戶」的社宅興建目標,然而自去年九合一大選後,6都新任市長在推動上不進反退,社會住宅聯盟今(21)日召開記者會對6都評比,其中高雄在6都墊底,台中以及台北市「更踩剎車、甚至開倒車」的情況,住盟呼籲,6都首長不應政策髮夾彎,背離居住正義保障的承諾。
許多人買房自住外也看發展潛力,但房產畢竟與股票不同,須以長期觀察,綜觀十年房價變化,台北市、新北市、台中市、高雄市四都比較,發現全部都只漲不跌,其中漲幅最高的是台中漲幅高達114%。住商不動產企研室經理徐佳馨分析,其實房價起跌不離生活機能、交通,若真要長期投資,房價基期高低也必須納入考量,台中就是因為基期相較雙北低廉,人口又不斷移入,才會出現如此大的漲幅。
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資料顯示,去年全台人口數為2,358.9 萬人,其中六都人口數佔全台7成,其中桃園市已經連續6年蟬聯人口遷入冠軍,市場人士指出,桃園市升格直轄市後,公共建設、社會福利提升,但房價僅雙北1/2,成長顯著並不意外。
各都淨遷入人口量體,向來被視為當地房市發展、活絡的重要指標,東森房屋研究中心統計六都近6年淨遷入人口,去年2018年,以桃園市全年淨遷入超過2.3萬人最多,已是連6年聯蟬六都冠軍寶座,累計近6年淨遷入已達13.7萬人。
九合一大選終於塵埃落定,六都市長各有變化,業者整理六都當選市長的房市相關政見和未來利多影響區域,其中雙北市長房市政策都以危老都更為優先,台北市柯市長連任,相關政策無縫接軌,新北強調危老都更和老舊公寓加裝電梯等政策之外,更希望透過輕軌建設,提升外圍區域的機能性。
高齡化以及少子化現象影響,小家庭居住型態越來越多,2房內住宅產品需求增加,加上購屋總價相對低,負擔房貸也較輕鬆,而從房價數據來觀察,小資族想在台北置產,可以瞄準文山、萬華、北投這些房價較為親民的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