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搜尋 - 台大

新聞搜尋 - 台大

市場動態

比公園第一排更稀有 台北市中心也可享河岸景觀

台北市蛋黃區的土地開發飽和,新案釋出量少,近年在中央與地方全力推動都更的努力下,已陸續有精華地段的都更案完成,每坪單價破百萬元已成常態。以台電大樓站周邊為例,近期就有不少都更案推出,但因多採中大坪數規劃,即便是沒有景觀條件的新案,總價也是動輒7、8千萬元起跳。 由同豐永實業投資興建的新成案「Legend 63」,則是該區目前少數30坪左右的產品,訴求專為菁英打造的城市精品宅。基地坐落於中正區靜巷中,緊鄰大安區的核心便利生活,周邊不僅擁有台大、師大等學府,加上轉個彎上建國高架橋的便利交通,且正對公園預定地,更難得的是,中高樓層還可享有河岸景觀。 同豐永實業業務部副總林訓表示,台北市中心的景觀宅多屬公園或都市景觀,且幾乎是豪宅客的專屬,在台北市中心最精華的蛋黃區中,僅有中正區的極少數區塊,能同時享有市中心的便利性,更擁有河岸的開闊視野與景觀條件,相對於其他高密度與舊公寓比鄰而居的區域,相對具有更好的生活環境,也因為土地與新建案不多,更加推升建案本身的保值性,而本案因坪數精巧、總價適中,加上戶數不多的單純優勢,自開案後已售出5成。 林訓指出,「Legend 63」雖然行政區屬於中正區,但與大安區屬於共同生活圈,在地段上享有絕佳優勢,步行3分鐘可抵達捷運台電大樓站,且位處台大公館商圈與師大商圈之間,生活機能完善,更鄰近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古亭河濱公園綠帶,周邊還有建國高架、環河、水源等快速道路,交通便利四通八達。 全案基地面積約202坪,規劃地上12層、地下4層的獨棟建物,採單層4戶規劃,共40戶住家,為零店面的純住宅社區,除了1樓規劃挑高7米8的氣派大廳,每層住家樓高均挑高3米6,讓住戶享有更寬敞的空間與使用彈性。 建築結構採用RC鋼筋混凝土構造,規劃為黃金級綠建築,外牆選用隔熱防水粉刷塗層,建材則採用日本TOSTEM氣密窗、LOW-E中空玻璃、全棟式3M淨水系統,著重節能性、舒適性,而為了讓住戶擁有更高的空間規劃自主性,採毛胚交屋,但附贈德國原裝進口衛浴設備,以及三菱全熱交換機與變頻空調,在目前重視防疫與空氣清淨的台北密集區,更顯得非常貼心! 住家格局為2房31~32坪,合併戶為4房63坪,室內格局方正,戶戶邊間,皆有對外開窗,採光條件佳,各戶依是否具有景觀條件,開價每坪103~152萬元,總價帶落在3000~4500萬元。社區共規劃有40個坡道平面大車位,每個價格300~450萬元,每戶配1車位。全案已完工,隨時即可交屋。

市場動態

建商購地狂潮席捲竹北 高鐵特區推案夯

去年土地標售熱絡的竹北高鐵特區,包括在土地標售市場大有嶄獲的寶佳機構旗下合陽、鴻築,以及惠宇、豐邑等建商,今年開始大舉推案,上半年新案供應量達1500戶,為近3年來最大推案量,形成在地建商大戰外來建商的局面。 竹北高鐵特區的推案轉熱,可以從建商布局土地市場的脈絡觀察起,自2015年至2018年間,竹北房市盤整,每年土地市場總交易量約在60~70億元左右,不過2018年快閃記憶體晶片大廠慧榮科技以18億元、每坪逼近百萬的高單價,標下高鐵站前1,846坪商業區土地,即受到市場的矚目,去年7月間的鐵道局高鐵土地標售,更是大舉出脫95億元土地,並帶動一波建商購地熱潮,去年竹北土地交易規模逾210億元,即超過往年水準二倍之多。 去年寶佳機構少東林家宏砸近47億元,標下之前被聯發科棄標的世興段5,867坪土地,是近年新竹最大規模的購地手筆;台中建商惠宇建設以25億元打敗寶佳、新業等多達六家建商,拿下近3,000坪商業區土地,豐邑機構也以7億多元取得住宅區土地,這些土地經過壽備規劃,陸續在今年上半年起推出公開銷售,形成竹北高鐵新一波推案潮。 據市調業者統計,包括寶佳旗下各子公司、惠宇、豐邑、坤山等建商在內,在竹北高鐵特區上半年合計至少有七案、總戶數約1,500戶新案釋出,加上過去推出的在銷建案尚有300多戶待售,過去幾年推案低迷的竹北高鐵特區,一躍成為今年大新竹地區推案最熱絡的區域。 在「小宅化」的趨勢,與自住剛性需求支撐下,竹北房市多以二房及小三房為主流產品型態,不過隨著過去供給量較大的換屋型產品逐漸去化,近年來大三房、小四房格局比例漸提高,甚至也有曾是票房毒藥的60~70坪大四房推出,反應換屋客層需求漸提升。這一波竹北高鐵特區的推案潮,主力產品大致可以分別二大類,一為訴求首購或首換客層的二至四房的標準住宅產品,另一類則以訴求建商品牌、規劃坪數較大的坪換屋型產品,如惠宇新案、「坤山安境」等,也吸引不少品牌粉絲。 房地產業者指出,高鐵發展出軌道經濟學,延著高鐵發展而產生的經濟價值,帶動地方發展,竹北高鐵已經成為北台灣與中台灣之間最重要的交通樞鈕,去年竹北六家站每月平均進出站人次已達51萬人次,比起2017年平均不到45萬人次,成長了14%,運量成長顯示通勤、商務量能的提升,與居住品質的日趨成熟,也帶來新的人流與消費,甚至有不少仰賴高鐵的台北、桃園通勤族,願意選擇定居環境優質的竹北,來自外地的建商、在地建商、科技業、零售連鎖業、企業財團大舉在竹北高鐵周邊插旗,均是看好竹北高鐵周邊房地產穩定增值的潛力。 竹北市也成為大新竹地區人口成長最快速的區域,自2004年竹北市人口突破10萬人以來,每年以5,000~7,000人的速度增加,如今已逾19萬人,今年更可望突破20萬人大關,十多年來高遷入率及高出生率帶動人口數量倍增,人口成長速度在全台面臨人口紅利消失之際,仍名列前茅,人口結構更是以年輕、所得高、消費力強的均質族群為主。 竹北房市發展從過去發展較早的縣治一期重劃區,向東延伸至縣治二、三期及高鐵特定區,東竹北地區也是人口快速成長的主要區域。隨著近年華邦電總部大樓完工進駐,暐順經貿大樓及其6+PLAZA商場、安杰國際酒店等營運,帶動生活機能與商業氣息,台大醫院生醫園區分院開幕,加上竹科生醫園區生技大樓廠房預租及進駐熱絡,使竹北高鐵周邊,已漸成為大新竹地區新興的商業發展中樞,也帶動房價上揚。 根據實價登錄統計,近五年竹北住宅平均房價,2019年為每坪22.1萬元,五年來約上漲10.5%,相對於北台灣其他都會區,更顯抗跌,而新推個案房價,具建商品牌、基地條件優質、規劃有特色的個案,不少多以站上每坪30萬元。

建築美學

領航台灣建築數十載 潘冀-人本建築的終身實踐家(上)

一般人或許對這個名字不一定熟悉,但潘冀可是台灣極少數榮獲美國建築師協會院士(FAIA)頭銜的建築師,也是全台規模最大、唯一在中國大陸具備獨立開業資格的建築師事務所創辦人,更是台灣高科技廠辦與醫療建築設計領域的先驅,包括台積電、聯發科、友達光電等高科技廠辦,乃至於郭台銘捐贈百億元興建的世界級頂尖癌症醫療中心:台大癌醫中心醫院,全都是出自潘冀之手。 台灣積體電路15廠區(圖片提供: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近年,潘冀又全心投入推廣「青銀共居」的建築理念,並與多家知名建設公司,一同規劃中老年人的居住願景,持續在台灣建築界扮演先行者的角色。潘冀的巨大貢獻,不僅止於建築領域,甚至對台灣經濟、社會與產業界,都有著舉足輕重地位與影響。 這真的是位已年近80(其實才78歲)的老人?從潘冀身上,記者除了只看到已經花白的頭髮,卻絲毫感受不到任何老年人的遲暮之氣。當訪談漸入佳境後,潘冀反客為主,毫不吝嗇並絡繹不絕地分享著他的經歷與想法時,更讓人無法忽視他侃侃而談的自信,以及時而引人哄堂大笑的幽默。 潘冀的個人特色,如同他的建築設計與人生:默默貢獻,卻影響深遠;不標榜個人風格,卻讓人感覺歷久彌新。 潘冀畢業於成功大學、美國萊斯大學,後於哥倫比亞大學取得建築及都市設計碩士學位,先後於紐約Philip Johnson及Davis Brody建築事務所工作。1981年選擇回台創立「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距今已有38個年頭,目前事務所成員多達200人以上,猶如一所建築設計學院,成功奠定了台灣規模最大建築師事務所的地位,也是目前台灣唯一在中國獲得獨立開業資格的建築師事務所。 帶動台灣醫療建築設計發展 得獎無數的潘冀,近期陸續榮獲中國醫療建築設計年度傑出人物獎項、2019 WACA世界華人建築創作優秀獎,獲獎作品出自他設計的醫療建築,為病患與醫護人員提供了良好及人性化的環境。 台大癌醫中心醫院(圖片提供: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同時,潘冀也頻頻受邀參與設計規劃台灣與對岸的醫療建築,郭台銘捐贈百億元興建的台大癌醫中心醫院,即特別邀請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操刀,成就了台灣唯一的世界頂尖癌症醫療中心,帶領台灣醫療建築設計躋身世界一流水平。 有別於一般的建築師事務所,接案多以商業、住宅類為主,潘冀的事務所則是著重在高科技廠辦與醫療建築等先進建築領域,是什麼讓他把目光聚焦於此? 潘冀說,那是在20年前機緣巧合下,事務所與雙連長老教會合作,為教會中照顧年長及失智老人的福利園區設計安養空間,邊做邊學,日積月累下成了事務所的專長之一。 而醫療建築、分工精細的高科技廠辦,並不像建築本體那樣冷冰冰,而是必須像照護長者與失能者一般,必須更面面俱到,照顧到使用上的每一個細微環節。「尤其是醫療建築,除了照顧居住者的需求,還要符合醫師的高要求,設計更複雜,也更具挑戰。」潘冀直指重點的說。 台大癌醫中心醫院內部空間(圖片提供: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因此,醫療建築設計除了一般的空間使用需求,更著重於整體的規劃性、功能性、實用性、人性化及綠化環境等方面,還需兼顧病患與家屬的情緒感受,從精神層面出發,結合大自然元素,透過光線的穿透力、綠化園林的點綴、空間層次的安排,創造人與環境的協調,讓使用者得到平靜與放鬆的心情。 「青銀共居」觀念值得被推廣 過程中也讓潘冀關注到現今高齡化社會,愈來愈多長者過著獨居生活,不僅得不到關懷,還需承受周遭老人相繼離去的恐懼,生活每況愈下。他認為,「長者人生經驗豐富,集睿智於一身,有許多值得年輕人學習之處,老人與年輕人多相處,也有助於提升活動力。」為打破獨居養老的刻板印象,「青銀共居」的觀念更值得被推廣。 「我本身就是生活在這樣的實踐中,雖然我已經78歲,但每天都準時到事務所上班,工作8小時。事務所同時期進行的設計案將近40個,絕大部分的設計案我還是會參與討論,和年輕人一起腦力激盪,反而更有活力。無論工作玩樂,大家都融洽無間,完全沒有年齡的界限。」潘冀不忘以自己為例。 華固新天地(圖片提供: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為推廣「青銀共居」觀念,潘冀不僅找來璞真建設一起研究中老年人的居住願景,還與華固建設合作,將「青銀共居」的觀念植入大型住宅園區「華固新天地」,規劃空間符合適切的中小坪數產品,建築周邊以綠籬取代圍牆,營造大家庭合居氛圍,社區規劃全齡化多元公共設施,蘊含了「小私大公」的核心概念。 「小私」為私有空間可符合個人需求,「大公」則著重在公共空間的實用價值。「當公設的使用率高,成為各年齡層都喜歡去的空間,無形中就強化了鄰里之間的聯繫與互動。」潘冀強調了公設真正的意義在此。(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