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搜尋 - 合建

新聞搜尋 - 合建

市場動態

板橋唯二雙捷交會站 換屋族湧進新埔找新屋

環狀線通車帶動沿線各站周邊買氣,與捷運主線的雙捷交會站更是如此。例如板南線的板橋站與新埔站,周邊建案自捷運開通後就湧進不少來人,加上有板橋區門牌效應的加持,不僅台北市換屋族接受度高,也吸引不少來自新北市二環區域的客層,因為看好地段價值與交通便利性而前往購屋置產。 板橋區為新北市的政經中心、首善之區,不僅生活機能最發達,也是新北市的重要交通樞紐,除了現有的3鐵共構板橋站,隨著環狀線通車,與板橋站1站之隔的新埔站也躋身雙線交會站之列,加上原有的台64線與新北環快等快速道路系統,都讓新埔站的交通便利性更上層樓。 佳榮泰廣告代銷副總經理康志光指出,新埔站位處板橋文化路與民生路兩大主幹道,原本就是板橋與鄰近區域的道路交通連結點,也是捷運主線板南線沿線的大站,擁有1站到板橋、2站抵達台北市的交通便利性,環狀線通車更加速與新北周邊區域的串聯,也穩固了新埔的房價。 康志光指出,在完整生活機能與優勢交通條件的加持下,新埔站周邊本身的地段就極具保值性及增值性的可能。根據實價登錄的交易資訊,新埔站周邊即便是屋齡近20年的中古社區,也都有每坪53~54萬元的行情,而捷運站周邊500公尺內因已無素地可開發,新案更顯稀有,即便價位落在6字頭也相當搶手。 以霖園開發建設推出的新成屋案「香榭京宴」為例,為建商與原地主合建的新北市第二個都更建案,基地位在民生路三段上,不僅坐擁雙捷交匯,還有江翠國中小明星學區在後,採區域內少有的22、40、50坪輕豪宅定位,鎖定首購與換屋族,每坪開價60~64萬元,一推出即受到相當多在地區域客層的關注。 而隨著捷運環狀線通車,「香榭京宴」因距離環狀線新埔民生站僅350公尺,也湧進不少來自台北市,以及新店、中和等地沿著捷運找房的自住客,至今都能維持每周30組的穩定來客量。康志光表示,這些客層主要就是看好新埔的地段價值,其中不乏打算從新北二線區域「跳級」到板橋一級門牌的換屋與置產族群。 建商表示,全案基地面積約308坪,規劃1棟建築大樓,地上20層、地下5層,全區含1樓2戶店面共68戶,採單層4戶雙電梯規劃。建築採用全棟正面花崗石材,以及SRC與KYB雙制震系統,打造具有新古典風格外觀,高質感與高度安全兼備的居住環境,住家產品主力為2房22坪、3房40~43坪2種房型,高樓層為50坪雙併戶,40坪以上住家戶戶邊間,通風採光條件良好。全案可貸8成,預計8月完工交屋。

建築美學

領航台灣建築數十載 潘冀-人本建築的終身實踐家(上)

一般人或許對這個名字不一定熟悉,但潘冀可是台灣極少數榮獲美國建築師協會院士(FAIA)頭銜的建築師,也是全台規模最大、唯一在中國大陸具備獨立開業資格的建築師事務所創辦人,更是台灣高科技廠辦與醫療建築設計領域的先驅,包括台積電、聯發科、友達光電等高科技廠辦,乃至於郭台銘捐贈百億元興建的世界級頂尖癌症醫療中心:台大癌醫中心醫院,全都是出自潘冀之手。 台灣積體電路15廠區(圖片提供: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近年,潘冀又全心投入推廣「青銀共居」的建築理念,並與多家知名建設公司,一同規劃中老年人的居住願景,持續在台灣建築界扮演先行者的角色。潘冀的巨大貢獻,不僅止於建築領域,甚至對台灣經濟、社會與產業界,都有著舉足輕重地位與影響。 這真的是位已年近80(其實才78歲)的老人?從潘冀身上,記者除了只看到已經花白的頭髮,卻絲毫感受不到任何老年人的遲暮之氣。當訪談漸入佳境後,潘冀反客為主,毫不吝嗇並絡繹不絕地分享著他的經歷與想法時,更讓人無法忽視他侃侃而談的自信,以及時而引人哄堂大笑的幽默。 潘冀的個人特色,如同他的建築設計與人生:默默貢獻,卻影響深遠;不標榜個人風格,卻讓人感覺歷久彌新。 潘冀畢業於成功大學、美國萊斯大學,後於哥倫比亞大學取得建築及都市設計碩士學位,先後於紐約Philip Johnson及Davis Brody建築事務所工作。1981年選擇回台創立「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距今已有38個年頭,目前事務所成員多達200人以上,猶如一所建築設計學院,成功奠定了台灣規模最大建築師事務所的地位,也是目前台灣唯一在中國獲得獨立開業資格的建築師事務所。 帶動台灣醫療建築設計發展 得獎無數的潘冀,近期陸續榮獲中國醫療建築設計年度傑出人物獎項、2019 WACA世界華人建築創作優秀獎,獲獎作品出自他設計的醫療建築,為病患與醫護人員提供了良好及人性化的環境。 台大癌醫中心醫院(圖片提供: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同時,潘冀也頻頻受邀參與設計規劃台灣與對岸的醫療建築,郭台銘捐贈百億元興建的台大癌醫中心醫院,即特別邀請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操刀,成就了台灣唯一的世界頂尖癌症醫療中心,帶領台灣醫療建築設計躋身世界一流水平。 有別於一般的建築師事務所,接案多以商業、住宅類為主,潘冀的事務所則是著重在高科技廠辦與醫療建築等先進建築領域,是什麼讓他把目光聚焦於此? 潘冀說,那是在20年前機緣巧合下,事務所與雙連長老教會合作,為教會中照顧年長及失智老人的福利園區設計安養空間,邊做邊學,日積月累下成了事務所的專長之一。 而醫療建築、分工精細的高科技廠辦,並不像建築本體那樣冷冰冰,而是必須像照護長者與失能者一般,必須更面面俱到,照顧到使用上的每一個細微環節。「尤其是醫療建築,除了照顧居住者的需求,還要符合醫師的高要求,設計更複雜,也更具挑戰。」潘冀直指重點的說。 台大癌醫中心醫院內部空間(圖片提供: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因此,醫療建築設計除了一般的空間使用需求,更著重於整體的規劃性、功能性、實用性、人性化及綠化環境等方面,還需兼顧病患與家屬的情緒感受,從精神層面出發,結合大自然元素,透過光線的穿透力、綠化園林的點綴、空間層次的安排,創造人與環境的協調,讓使用者得到平靜與放鬆的心情。 「青銀共居」觀念值得被推廣 過程中也讓潘冀關注到現今高齡化社會,愈來愈多長者過著獨居生活,不僅得不到關懷,還需承受周遭老人相繼離去的恐懼,生活每況愈下。他認為,「長者人生經驗豐富,集睿智於一身,有許多值得年輕人學習之處,老人與年輕人多相處,也有助於提升活動力。」為打破獨居養老的刻板印象,「青銀共居」的觀念更值得被推廣。 「我本身就是生活在這樣的實踐中,雖然我已經78歲,但每天都準時到事務所上班,工作8小時。事務所同時期進行的設計案將近40個,絕大部分的設計案我還是會參與討論,和年輕人一起腦力激盪,反而更有活力。無論工作玩樂,大家都融洽無間,完全沒有年齡的界限。」潘冀不忘以自己為例。 華固新天地(圖片提供: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為推廣「青銀共居」觀念,潘冀不僅找來璞真建設一起研究中老年人的居住願景,還與華固建設合作,將「青銀共居」的觀念植入大型住宅園區「華固新天地」,規劃空間符合適切的中小坪數產品,建築周邊以綠籬取代圍牆,營造大家庭合居氛圍,社區規劃全齡化多元公共設施,蘊含了「小私大公」的核心概念。 「小私」為私有空間可符合個人需求,「大公」則著重在公共空間的實用價值。「當公設的使用率高,成為各年齡層都喜歡去的空間,無形中就強化了鄰里之間的聯繫與互動。」潘冀強調了公設真正的意義在此。(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