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實價資料統計顯示,北市水岸豪宅交易表現不俗,內湖區碧湖以及中山區大直兩個地段,統計今年1~8月共交易10筆,平均每月有1.2戶售出,總銷金額高達16.7億。專家表示,在台北市具此特色的豪宅區域也有限,加上水岸豪宅先天景觀優勢,在這波資金浪潮下挹注了交易量。
根據北市地政局年報顯示,在總價1500~2000萬交易區間,交易量前三名均是國宅,且都是總戶數1000戶以上的大型社區,專家分析,早年大量興建的國宅社區,台北市有些不用兩千萬元就可以入手,反而成為購屋人眼中高CP值的電梯三房產品,而國宅產品通常戶數都相當龐大,物件選擇相對也多。
潤隆建設規劃於文山區萬芳路興建26層社區大樓,但因周邊有台北樹蛙棲地;周邊居民也擔心地質、交通安全,台北市環評大會今(16)日進行三個小時審查,開發單位潤隆承諾做好保育、地錨地質安全等,今天的環境影響差異評估報告「修正後通過」,一個月內補正。
CBRE 世邦魏理仕今日發佈《2020年上半年台灣工業地產市場報告》指出,2020上半年全台工業地產交易活動熱絡,總成交金額達396.2億元,其中工業土地交易佔47%強,較上年同期成長21%。自用型買方不畏疫情衝擊,上半年共投入近259億元購買工業土地、廠房及廠辦,其中以電腦及周邊設備業者最為積極。
近期還有疫情影響,衝擊實體店面交易,不過,實體店面仍是民眾消費者主戰場,根據實價登錄資料,統計今年上半年台北市店面交易總價帶,發現總價帶4000萬以下的中低總價店面交易占比超過7成,是目前店面交易主力,專家分析,錢放銀行已「無利可圖」,能帶來穩定收益的店面產品仍吸引不少投資人目光,尤其是「小資風」店面最吸睛。
去年風光一時的高雄房市,今年在褪去政治熱度之後,房地產交投竟略顯遜色,根據地政局1~7月交易量統計,高雄市比起去年同期減少了11.4%,明顯遜於其他五都,房價表現更是此起彼落。此外,高雄捷運紅橘兩線各站住宅平均單價呈現「北東漲、南西跌」的變化,業者分析,今年高雄房市交易表現應只是進入收斂,實際上是看淡不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