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搜尋 - 市中心

新聞搜尋 - 市中心

市場動態

新北房價買進台北市 北投高綠覆環境吸引自住客

台北居大不易,想在台北市找到喜歡又能力可及的地段置產,北投是公認CP值最高的選項。專家指出,北投環境鬧中取靜又不失便利性,住宅均價更幾乎只有大安區的一半,加上相較於同屬郊區且價位相近的文山區,北投的資源更豐富,發展題材也更多元,確實是換屋、置產,或首次買進台北市的首選。 根據實價登錄資料統計,近一年台北市的整體住宅均價已來到每坪59.4萬元,房價最高的前三名依序為大安、中正與信義區,其中又以大安區均價最高,單價達85.3萬元,反觀位處郊區的北投與文山區,住宅均價大多落在每坪45萬元左右,不僅房價只有大安區的一半左右,也比全市住宅均價每坪便宜近15萬元。 屋比房屋總監陳傑鳴表示,台北市中心房價居高不下,讓許多想入住台北市的購屋民眾,只能往門檻相對低的郊區找尋,進一步帶動區域房市買氣升溫,去年一整年乃至今年第1季台北市的前五大房市交易熱區之中,位處市郊的北投、文山、內湖3區也全部都榜上有名,顯示郊區購屋已成趨勢。 除了價格優勢,郊區因其先天的高綠覆率環境,尤其受到退休與北市蛋黃區換屋族青睞,但以北投、文山、內湖等北市三大郊區來說,內湖雖然位置條件、交通便利性與生活機能都最佳,但房價也最高,而軍公教最愛的文山區,房價雖然與北投差不多,發展性相對不足,若論發展潛力與購屋CP值,則仍以北投最佳。 以整個北投房價最低的新北投溫泉路為例,最新住宅均價僅每坪39.5萬元。該路段鄰近捷運新北投站,附近公園多、綠覆率高,還有以綠建築聞名的北投圖書館,以及北投市場、薇閣中學與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等設施,生活與交通機能都非常便捷,3字頭的房價就吸引不少想用親民價入手北市門牌的民眾。 陳傑鳴表示,想在北市購屋置產,北投是可以多留意的區塊。除了價位,以及北投離塵不離城的區位條件、保值性強的區域特性等因素,相較於內湖與文山區,北投的氣候更穩定,是雙北地區相對空氣品質較佳的行政區,在目前空氣品質日益低落,而民眾對居住品質要求愈來愈高的時代,優勢更容易被凸顯。 此外,隨著社會邁向老齡化與少子化,對於年齡漸長的退休族而言,北投也是退休置產的絕佳地點。專家指出,民眾購買退休宅的考量首推醫療,但能滿足自住剛性需求的購屋條件也不可或缺,像是住宅周邊的散步空間、採買日用品等生活機能等,交通便利性也相當重要,而上述條件,北投一樣也不缺。 值得一提的是,高綠覆率與環境清幽雖然是北市三大郊區的共通條件,但北投區境內有陽明山國家公園坐落,豐沛的自然與休閒資源卻非其他兩區所能比擬,加上北投的醫療資源完整,包括台北榮民總醫院,以及許多醫療中心、醫護院校均位於北投,就連未來的士林北投科技園區,也將以生技醫藥產業為主軸。 業者指出,北投擁有「北巿最後重劃區」之稱的北投士林科技園區開發題材加持,有機會仿照內科經驗,帶動周邊的商辦與居住需求。尤其淡北道路開發案環評已在今年元月通過,交通利多增添北投新動能,近年已可見到包括華固、國泰、長虹、潤泰創新,乃至於高雄的巴巴事業等大型建商卡位,長線受到市場看好。 而根據台北市2月份的實價登錄資料,擁有眾多發展優勢但房價相對親民的北投區,近期正默默展開補漲行情,且漲幅高居北市12個行政區之冠。與去年同期交易價格比較,北投區今年房價漲幅高達16.1%,不僅大幅領先第二名中山區的8%,以及南港區的7%,就連高度發展的新北市各區也望塵莫及。 業者指出,北投的綠覆率高、人口密度相對較低,因目前正值新冠肺炎防疫期而成為民眾安心居住的首選,並磁吸不少跨區客源,加上目前北投仍有不少平價路段可以買房,即便是高級住宅群聚的奇岩重劃區,房價也比市中心便宜許多,除了首購、換屋、退休等自用需求民眾,也吸引不少高資產族群進場。

市場動態

台南房市獨走 3大重點重劃區掀建商卡位戰

近年台灣房市北溫南熱明顯,南二都因房價基期低,交易更是熱絡。其中,台南因有眾多重大建設加持,不僅持續吸引外地買盤進駐,也進一步掀起建商的購地卡位熱潮,外地建商積極搶進的台南3大重點重劃區,近2年更是陸續傳出土地高價標脫的消息,推升新案均價正式站穩2字頭。 根據統計,2019年是台南房市大幅成長的一年,交易價量表現在6都「一枝獨秀」,不僅買賣移轉棟數連續3年正成長,2.3萬棟的交易量為近5年新高,新案均價更在第4季正式突破2字頭,來到每坪21.7萬元,相較於2015年每坪不到16萬元的價位,5年漲幅高達近4成,也同樣創下新高紀錄。 房產專家分析,台南房市過去因以區域型買盤為主,缺乏外來投資客,也常常被忽略,但在這波台商回流投資潮帶動下,台南因有包括南科大廠進駐、鐵路地下化、沙崙綠能科學城等多元建設題材,房市開始吸引市場目光,不僅外來客與投資買盤增多,外地建商也看準台南房市潛力積極購地推案。 專家指出,依目前的發展態勢觀察,台南房市仍處於上升階段,即便今年受到疫情影響,買盤短暫觀望,但在建設利多與穩定剛需買盤支撐下,未來性仍相當看好,區域發展上則會隨著市區地價上漲,以及外地建商進駐而向外圍擴張,緊鄰市區的新興重劃區將會是下一波房市重點。 以外地建商最看好的3大重點重劃區:北區鄭仔寮、東區平實營區、安南區九份子重劃區為例,近2年都陸續有土地高價標脫消息傳出。其中,平實營區因位處台南市區精華地段,去年更有建商以每坪近百萬元得標,加上鄰近的南紡購物中心二期及轉運站進度不斷推動,話題性十足。 安南區的九份子重劃區也同樣備受關注,除了來自高雄的大型建商持續購地深耕,就連中鋼集團的子公司中鴻也在當地擁有上萬坪土地。專家分析,九份子重劃區之所以能成為外地建商的兵家之地,除了是台南最後的1字頭房價區域,還是政府認證的國家級低碳家園社區,帶動區內地價與房價持續走揚。 專家指出,九份子重劃區雖然並非台南正市區,但過了鹽水溪即是台南熱鬧的中西區、北區,隨著近年台南房市快速升溫,市區房價不斷飆高,九份子以其鄰近市區的地理位置、低碳家園的親水重劃區定位,以及1字頭的相對低廉房價優勢,將有機會快速發展成形,吸納更多外移人口。 不過,相較於上述2大重劃區,發展超過10年的鄭仔寮重劃區,因生活機能完整、發展到位,加上已被成功形塑成為台南市知名的高級住宅區,即便台南近年開出的新興重劃區眾多,仍最被房產專家與業者所看好,而從近期的建商購地動作與個案銷售表現來看,也確實是如此。 根據統計,今年第一季雖然壟罩在疫情陰霾之下,但各路建商仍持續在台南市區大手筆購地,幾家高雄大型建設集團總共就砸下逾40億元,購入面積超過萬坪的土地,其中又以巴巴事業動作最積極,光是旗下江城建設3月初購入的北區花園夜市旁土地,總金額就高達19.03億元。 據了解,巴巴事業此次購入的土地面積高達3805坪,為位於和緯路二段、育德二路口的住四土地,單坪價格約50萬元,巴巴事業董事長黃烱輝也透過媒體證實,最快將於今年底、明年初,分二期進場推出總銷逾70億元、約千戶的首換宅,業界估算該案售價將挑戰北區3字頭新高紀錄。 黃炯輝指出,會持續購入台南市區精華土地,除了看好台南房市的發展,也受到巴巴事業在鄭仔寮重劃區推出的大樓案「文元及第」熱銷所激勵,顯示台南房市剛性需求買盤強勁,即便近年台南房價成長不少,但高質感的產品、成熟的商圈或地段,同樣會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業者分析,鄭仔寮是台南市中心稀有的重劃區,擁有文元國小等明星學區,附近還有好市多、花園夜市等,生活機能完整,加上對外交通便利,開車20分鐘就能抵達台南科學園區,成為不少講究居住品質的園區客購屋首選,房價也由每坪16萬元一路上漲至20萬元以上,堪稱台南市發展最成功的重劃區典範。

市場動態

北市30坪以內小宅當道 豪宅建商也跟風

低薪高房價時代來臨,具備低總價優勢的「小宅」,成為自住民眾鎖定買進的第一間房,而這樣的趨勢,在高房價的台北市尤其明顯。業者觀察,自住買氣當道,建商紛紛將推案坪數縮小至30坪以內,就連過往推豪宅的建商也罕見推出「趨小」建案,以迎合民眾想入住台北市的需求。 根據房地產市調機構的調查資料,前幾年手握精華區土地,甚至長期推出大坪數建案的知名建商,近年也不得不順應「小宅」風,在建案裡頭規劃30坪以下的小宅。包括國建、大陸建、潤泰新、長虹、冠德、文心、璞園及璞真等豪宅建商,都紛紛推出小宅產品,甚至手握2個北市指標豪宅建商元利建設,也預計在文山區推出小坪數住宅。 根據《住展》雜誌調查,過去5年時間,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等三都,每一個年度推出的預售案總戶數中,30坪以下的房型占比都超低過4成,就連台北市相當精華的地段捷運忠孝復興站旁,也一口氣出現2個小宅建案,而且每坪開價都超過百萬元,顯見小宅推案熱潮正快速在主要都會區蔓延。 以去年928檔期為例,台北市即以小宅為推案主流,70坪以上大坪數住宅戶數占比僅約2成多,甚至出現建商產品定位大風吹的情況。例如過去在豪宅市場占有一席之地的東騰建設,以及將推案重心放在北市豪宅的首泰建設,也都開始轉攻小宅族群,成為這兩年房市的特殊現象。 《住展》雜誌企研室經理何世昌分析,目前房市買盤主要是首購民眾、其次是長線置產客,而此波房市主力購買族群,大多鎖定30坪以下、相對低總價的小宅,而當豪宅建商推小宅成為趨勢,一般建商更難抵擋,未來新建案坪數規劃能不做大就不做大,若是原建照規劃大坪數但未動工,中途變更建照改作小宅也是大有人在。 何世昌表示,過去3房格局久居市場供給最大宗房型,小宅占比很少超過4成,但自2014年房市反轉之後,30坪以下的房型占比激增,而預售屋供給出現如此重大變化的主因,便是因為房市在歷經多次調節、盤整之後,買氣已轉變為以自住、首購族為主流,預料在高房價的都會區,這股小宅風潮仍會持續流行。 房產專家分析,小宅除了具有低總價的優勢,也與晚婚、少子化等社會現象有關,讓不婚族、頂客族等,選擇較容易入手的小宅當作人生第一間房。此外,台灣因已邁入高齡社會,部分住在老公寓的長青族,為求便利的生活設施與居住環境,也會進行換屋動作,除了賣舊換新,也有不少民眾選擇以大換小。 永慶房屋業管部資深經理謝志傑指出,現在不婚、不生的單身貴族愈來愈多,隨著人口結構消長變化,家庭戶量日趨減少,將牽動消費、房地產的型態改變,單身時代來臨推升的「單身經濟」不容小覷,而小宅產品在需求日增,以及購屋負擔相對較低等優勢支撐下,不失為「進可攻,退可守」的保值標的。 永慶房屋即曾依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進行統計,去年第二季全國設有戶籍的單身戶長共128.1萬人,相較於5年前增加14.0萬人,成長12.2%,其中,新北市單身戶長最多,達25.7萬人,台北市則以18.5萬人居次,再進一步對照實價登錄資料可發現,台北市20坪以下的交易占比為19.3%,新北市則有10.8%,顯示小宅市場需求不小。 此外,受到高房價影響,過去台北市20坪以下的小宅,主要集中在中山、萬華與北投等區,近年則有明顯往市中心移動的趨勢,包括信義、大安、中正、松山等台北市中心,這2年也都相繼有小宅建案問世。 瑞普萊坊市場研究暨顧問部總監黃舒衛表示,從剛性需求面來看,晚婚、少子化等家庭趨勢,再加上高房價,無論在使用面積或購屋負擔的面向,建商過往的產品規劃勢必調整。 尤其超低利率及軌道經濟持續加碼,使「租不如買」、「時間房價」的比價效應不斷擴增,建商因而轉進「門檻房」市場推案,拉攏首購需求,直接帶動中低總價、小宅供給,連知名建商也頂著品牌光環,進軍重劃區、小豪宅市場。如同名牌精品推出價格容易入手,但又能傳承精神的副牌,往往讓市場趨之若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