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搜尋 - 房市盤整

新聞搜尋 - 房市盤整

市場動態

利率探底租金飆高!專家:該告別「租」隊友了

租屋或買房向來是個爭論不休,卻始終難有定論的話題,尤其是在高房價時代,不少人乾脆直接「跳過」購屋這個選項,一輩子當個租屋族。然而,租屋雖然看似負擔比較輕鬆,但長久下來,租屋真的比購屋划算?如果告訴你,租屋40年等於幫房東賺進1千萬,那麼,你還願意當房東的「租」隊友? 事實上,租屋或買房哪個有利,說到底只是每個人的選擇問題。不少選擇租屋的人,往往著眼於當下,將「薪水太低買不起」、「房子太貴不合理」等理由,當作逃避購屋的藉口,不過,一旦將時間拉長來看,租屋族若無妥善的理財規劃,很可能最後落得兩頭空,與購屋族的人生結局大不同。 近日就有房產業者根據實價登錄數據,針對租屋或買房問題進行財務試算。由於得出的結論實在太驚人,在各大網路論壇引起熱烈討論。 該調查指出,台北市2018年整層住家的租金約2.7萬元、新北市約1.9萬元,換言之,要在雙北市租房子,2萬元租金可說是基本門檻,1年至少花費24萬元在租屋上,在租金不變的情況下,從出社會工作到退休約莫40年的時間,光是付給房東的租金就高達960萬元,說是幫房東揹房貸,一點也不為過。 但若是在新北市購屋,以主力3房總價1250萬元、貸款8成1000萬元、利率1.625%為例,每年的房貸利息支出約16萬2500元,20年下來的利息總支出也僅要325萬元,遠低於付租金,且20年後房貸繳清,償還的本金仍是自己的,等於是幫自己存下了1000萬元,而這還不包括房價增值的好處。 更殘酷的事實是,租金不可能永遠凍結,正如同物價一般,只會愈來愈高。內政部發布的最新調查報告就指出,全台租金指數已連續54個月上漲,且自2011年3月以來就沒有出現過下跌的紀錄,在這長達將近10年的期間,租金指數只有1個月持平,證實了租金不斷上漲的趨勢。 專家分析,在高房價影響下,選擇租屋的人比10年前多出2倍,而選擇租屋的原因,有高達6成5表示是因為買不起,但也正是因為愈來愈多人為了躲避高房價,選擇以租代買,才會導致租金一年比一年高,若不趁早擬定購屋計劃,租屋族不但只能繼續看房東臉色過日子,最後恐怕連租也租不起。 反觀全各都會區的房價,雖然都較過去10年上漲不少,但在前幾年房市下修的過程中,價格已出現適度的修正,而房貸利率則在全球低利率環境下持續探底,五大行庫新增貸款利率則是不斷創下歷史新低,顯示現階段的購屋壓力與貸款成本,比房市高點時期降低不少。 根據內政部發布的最新數據,全國2019年第3季的房價所得比為8.47倍,較上季、去年同季均下降,且已連續4季下降,住宅價格指數僅房價基期較低的南二都呈現上升趨勢,其餘四都則持續平穩,而房價最高的台北市,房價所得比則從前一季的14.4倍降至13.7倍,單季下降0.7倍,為六都最多。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主任郎美囡分析,房價在2016年以後普遍下修,房市盤整的修正幅度約10%,與2014年以前市場多頭時期相比,處於相對低點,且自從房市開始修正後,因主力買盤轉以自用為主,建商端在推案多以低單價、低總價為訴求,也是購買力相對提升、購屋壓力相對減輕的原因。 此外,理財專家也指出,以往房價高、利率高,租金便宜,基於每月能用在居住上的支出有限,選擇租屋自然有其道理,但隨著房價下修、利率探底,租金卻不斷創新高的情況下,主要都會區的租金報酬率都已回升到2%以上,部分中南部區域甚至可達3~4%,高出房貸利率整整1倍,此時自然買房較有利。 簡單來說就是:當租金報酬率高於房貸利率時,租屋族每月支付給房東的租金,被房東拿來繳利息都還有剩。因此,在租金不斷走揚、利率持續走低的大趨勢下,將租金轉換為房貸已逐漸變成可能,當租屋與買屋出現黃金交叉,就證明「租不如買」的時代已經來臨。

市場動態

建商購地狂潮席捲竹北 高鐵特區推案夯

去年土地標售熱絡的竹北高鐵特區,包括在土地標售市場大有嶄獲的寶佳機構旗下合陽、鴻築,以及惠宇、豐邑等建商,今年開始大舉推案,上半年新案供應量達1500戶,為近3年來最大推案量,形成在地建商大戰外來建商的局面。 竹北高鐵特區的推案轉熱,可以從建商布局土地市場的脈絡觀察起,自2015年至2018年間,竹北房市盤整,每年土地市場總交易量約在60~70億元左右,不過2018年快閃記憶體晶片大廠慧榮科技以18億元、每坪逼近百萬的高單價,標下高鐵站前1,846坪商業區土地,即受到市場的矚目,去年7月間的鐵道局高鐵土地標售,更是大舉出脫95億元土地,並帶動一波建商購地熱潮,去年竹北土地交易規模逾210億元,即超過往年水準二倍之多。 去年寶佳機構少東林家宏砸近47億元,標下之前被聯發科棄標的世興段5,867坪土地,是近年新竹最大規模的購地手筆;台中建商惠宇建設以25億元打敗寶佳、新業等多達六家建商,拿下近3,000坪商業區土地,豐邑機構也以7億多元取得住宅區土地,這些土地經過壽備規劃,陸續在今年上半年起推出公開銷售,形成竹北高鐵新一波推案潮。 據市調業者統計,包括寶佳旗下各子公司、惠宇、豐邑、坤山等建商在內,在竹北高鐵特區上半年合計至少有七案、總戶數約1,500戶新案釋出,加上過去推出的在銷建案尚有300多戶待售,過去幾年推案低迷的竹北高鐵特區,一躍成為今年大新竹地區推案最熱絡的區域。 在「小宅化」的趨勢,與自住剛性需求支撐下,竹北房市多以二房及小三房為主流產品型態,不過隨著過去供給量較大的換屋型產品逐漸去化,近年來大三房、小四房格局比例漸提高,甚至也有曾是票房毒藥的60~70坪大四房推出,反應換屋客層需求漸提升。這一波竹北高鐵特區的推案潮,主力產品大致可以分別二大類,一為訴求首購或首換客層的二至四房的標準住宅產品,另一類則以訴求建商品牌、規劃坪數較大的坪換屋型產品,如惠宇新案、「坤山安境」等,也吸引不少品牌粉絲。 房地產業者指出,高鐵發展出軌道經濟學,延著高鐵發展而產生的經濟價值,帶動地方發展,竹北高鐵已經成為北台灣與中台灣之間最重要的交通樞鈕,去年竹北六家站每月平均進出站人次已達51萬人次,比起2017年平均不到45萬人次,成長了14%,運量成長顯示通勤、商務量能的提升,與居住品質的日趨成熟,也帶來新的人流與消費,甚至有不少仰賴高鐵的台北、桃園通勤族,願意選擇定居環境優質的竹北,來自外地的建商、在地建商、科技業、零售連鎖業、企業財團大舉在竹北高鐵周邊插旗,均是看好竹北高鐵周邊房地產穩定增值的潛力。 竹北市也成為大新竹地區人口成長最快速的區域,自2004年竹北市人口突破10萬人以來,每年以5,000~7,000人的速度增加,如今已逾19萬人,今年更可望突破20萬人大關,十多年來高遷入率及高出生率帶動人口數量倍增,人口成長速度在全台面臨人口紅利消失之際,仍名列前茅,人口結構更是以年輕、所得高、消費力強的均質族群為主。 竹北房市發展從過去發展較早的縣治一期重劃區,向東延伸至縣治二、三期及高鐵特定區,東竹北地區也是人口快速成長的主要區域。隨著近年華邦電總部大樓完工進駐,暐順經貿大樓及其6+PLAZA商場、安杰國際酒店等營運,帶動生活機能與商業氣息,台大醫院生醫園區分院開幕,加上竹科生醫園區生技大樓廠房預租及進駐熱絡,使竹北高鐵周邊,已漸成為大新竹地區新興的商業發展中樞,也帶動房價上揚。 根據實價登錄統計,近五年竹北住宅平均房價,2019年為每坪22.1萬元,五年來約上漲10.5%,相對於北台灣其他都會區,更顯抗跌,而新推個案房價,具建商品牌、基地條件優質、規劃有特色的個案,不少多以站上每坪3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