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房價高,逼得市民想逃?根據內政部最新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台北市過去一年人口減少42,623人,為27年來人口衰減最多的一年,也創下1997年以來、23年新低。而桃園人口數則大增19,770人最多,另外新北市也增加1.2萬人,房仲業者指出,房價高、房子舊,不適合首購族購屋,紛往新北、桃園遷移,是人口減少主因。
屋主為獨自在台北打拼的男生,原本把台北當作工作地點的他,因為找到人生伴侶,決定結婚後定居台北,和另一半共同擁有一個幸福溫馨的空間。與設計師討論後選用了著重「自然」、「簡潔」與「光感」的北歐風格,大量運用木質建材搭配灰白色系,看似簡約,卻處處讓家散發著舒適純淨的氣息。
台中太平育賢段第一期社會住宅7月完工,今日內政部長徐國勇前往視察時指出,目前台中已有4處社會住宅興建完工,提供超過700戶住家需求,未來還有逾7000戶社會住宅陸續興建中,讓年輕人享有優惠的租金解決租屋問題。
住宅租金補貼於今(4)日正式開放申請,全國總計開放10萬戶,因合併單身與姻育租屋補助,今年的租金補貼名額增加近一倍,總金額也從去年的1億8000萬元,增加到今年的3億2000萬元,同時補助條件也放寬,目前以台北租金每月補貼5000元為最高。
根據第一銀行和台灣房屋聯合舉行「2020房貸大調查」,了解民眾的房貸經驗,購屋者表示,挑選房貸的優先條件,高達88.9%的人最在意「房貸利率低」,其次為房貸成數高(50.1%),以及手續費低(48.6%)。而今年降息後,51.8%的人因此增加購屋或換屋意願,其中包括22%的民眾人已有房,但仍想再買一間。
受到高房價的影響,過去傳統定義的首購族如今已延至35~40歲,首次換屋的年紀也隨之推遲到40歲之後,換言之,有相當比例的民眾,往往已屆中年才面臨第一次買房,或第一次換屋的人生重大抉擇。相較於新世代年輕族群,這批具備一定經濟基礎與社會歷練的「買房新手」,購屋時又該注意甚麼? 首購族向來是申請房屋貸款的主力,根據聯徵中心的房貸統計資料,2019年第1季申請房屋貸款的主要年齡層落在35~40歲,占整體比例近2成,但若回溯至2015年之前,市場上的買房主力仍是30~35歲,顯示近年申請房屋貸款的年齡層有逐漸偏高的趨勢,且2015年是明顯的分水嶺。 對此,房市專家分析,2014年是這波房市10年多頭的轉折點,也是房價的高點,從聯徵中心的這份資料來看,首購族的年齡層延後,與高房價脫不了關係,不少原本計劃在35歲前購屋的民眾,因為買不起房而延遲至35~40歲才實現第一次購屋,也讓所謂的首購族不再與「年輕人」畫上等號。 此外,現代人因為觀念改變,比較晚才有結婚成家等購屋動機與需求,對於買房較無急迫性,加上房價高,打算先租屋觀望,等到真的有需要再買。因此,即使這類年過35歲的中生代族群,普遍都已具備一定的經濟基礎與實力,卻寧願先將資金用來做其他投資,或者出國玩樂,也是首購年齡提高的原因之一。 不過,專家表示,隨著近年租金不斷飆高,當租金水準已逼近房貸支出時,這些人遲早也是得面臨購屋抉擇。既然早買晚買都要買,不如趁著還年輕,利用這波房價修正積極尋覓適合標的,也順便累積一些看屋與購屋經驗,還可避免日後需要換屋時的交易風險,或隨著房市起伏追高殺低,蒙受更大的損失。 專家也指出,由於房貸放款動輒20年起跳,一般銀行在核定貸款的時候,除了會將收入多寡與穩定收入來源作為評定標準,年齡也是重要考量,因此若有自住需求,與其一再觀望,不如利用金融機構為了搶攻首購房貸戶釋出的優惠,再搭配政府優惠房貸替房貸減壓,趁早買下能安身立命的地方。 例如最近金融機構推出的首購族專案,不僅利率紛紛調降至歷史新低,最長還款期限甚至可達40年,對於剛結婚或是小孩剛出生,正值用錢之際的中生代購屋族而言,隨著房貸月繳金額負擔減輕,就有餘裕可以進行旅遊基金、子女教育基金等儲蓄規劃,維持一定的生活品質。 在購屋區段的選擇上,房產專家則建議,不論是首購或首次換屋,都應以自身需求為首要考量,由於中生代族群日後還會經歷生小孩、小孩長大,以及退休等不同人生階段,房子的未來轉手性相當重要,因此,身處這個階段的購屋族,應盡量選擇成熟商圈,以及未來好轉手的產品。 專家指出,選擇區段要把握「不盲從」的原則,挑選自己熟悉的生活區域,並設定好未來5~10年需要的生活機能。切記千萬別找自己陌生的區域,一來熟悉生活圈需要時間,若選擇的是重劃區,也應盡量挑選發展已初具雛形的開發中重劃區,避免入住後還需要好幾年才有完整的生活機能。 若是新婚族計劃有小孩,買房就應以學區或公園宅為主,方便日後接送小孩上下學,或是讓小孩能就近到附近公園「放電」,不必強求一定要有捷運。格局的挑選也不一定非得房間數多才是好,能買到標準3房自然好,若3房總價高,非能力所及,先買2房等小孩長大一點再換3房,也是折衷務實的好方法。 最後,專家也建議,相較於年輕人,中生代購屋族群的社會歷練往往更豐富,也懂得更多的社交技巧,不妨可以多跟房仲與建商交朋友、打關係,沒事就多去看房子,甚至是多看新聞,時時留意政府何時釋出優惠房貸,或是怎樣的房子可以貸到優惠條件等,都是值得花時間做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