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經濟活力,直接展現在城市主力產業是否蓬勃成長,以及娛樂購物商圈的熱鬧程度上,從這兩大面向觀察台中,就能看出台中都會區的發展,與雙北都會區不同,遠遠未到開發飽和頂點.
今年前11月全台前十大土地交易,政府公部門產業專區就囊括前五大,合計達395.11億元,占全台土地交易額約1,836億元的21%;其中前五大土地交易案,光是企業自用就占5成多,建商獵地動能則相對熄火。今年較特別的是,這些前十大土地交易案,開發方向不再是豪宅或住宅案,而是朝向企業自用辦公、營業據點,成為今年的一大亮點。
備受矚目的台北西區門戶計畫指標建築「台北雙星」,總投資金額預估高達600億,今(11日)日正式宣告啟動,將打造兩棟55層、74層的指標雙塔,總樓地板面積達17萬坪,預計在五年後完工,帶來1.6萬個就業機會,同時也帶動了大同區等周邊房市起飛。
現今購入新屋的公設占比高,對於公設的規劃,許多建商也是卯足了勁來吸引買氣,不過台灣房屋集團進行「2022年住宅公設大調查」統計結果顯示,高達9成的民眾會將「公設比」,納入做為購屋決策考量,有超過6成民眾認為「沒必要」、「CP值低」的公共空間與休閒設施,是「三溫暖」,而大樓常見的「游泳池」也上榜,名列第二,另外像棋藝室、廚藝教室等,全都被購屋族打入冷宮。
鐵道局三大旗艦招商計畫之一「高速鐵路桃園車站特定區事業發展用地開發經營案」,今(17)天舉行簽約典禮,實施者國泰人壽將投入260億元打造桃園新都心,結合高鐵、捷運、商場等多項建設及投資,為高鐵沿線規模最大的高鐵桃園車站特定區開發案,推升桃園成為台版東京丸之內。
區域建設可以說是買房指標,實價登錄揭露2021年桃園土地買賣資訊,交易規模前三名皆位於機場捷運沿線,交易金額皆破百億,全區總交易金額來到2,088億元,尤其以機場捷運A20站交易成長最亮眼,展現出強勁的軌道經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