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RE 世邦魏理仕今日發佈《2020年上半年台灣工業地產市場報告》指出,2020上半年全台工業地產交易活動熱絡,總成交金額達396.2億元,其中工業土地交易佔47%強,較上年同期成長21%。自用型買方不畏疫情衝擊,上半年共投入近259億元購買工業土地、廠房及廠辦,其中以電腦及周邊設備業者最為積極。
近期還有疫情影響,衝擊實體店面交易,不過,實體店面仍是民眾消費者主戰場,根據實價登錄資料,統計今年上半年台北市店面交易總價帶,發現總價帶4000萬以下的中低總價店面交易占比超過7成,是目前店面交易主力,專家分析,錢放銀行已「無利可圖」,能帶來穩定收益的店面產品仍吸引不少投資人目光,尤其是「小資風」店面最吸睛。
去年風光一時的高雄房市,今年在褪去政治熱度之後,房地產交投竟略顯遜色,根據地政局1~7月交易量統計,高雄市比起去年同期減少了11.4%,明顯遜於其他五都,房價表現更是此起彼落。此外,高雄捷運紅橘兩線各站住宅平均單價呈現「北東漲、南西跌」的變化,業者分析,今年高雄房市交易表現應只是進入收斂,實際上是看淡不淡。
房市哪裡熱,從數字看端倪。根據最新買賣移轉資料統計,今年1到7月六都各行政區交易量熱區第一名或多或少有些變化。但值得一提的是,以桃園市桃園區累計的買賣移轉量最多,占全市近3成交易量,專家分析,今年以來,投資型買方有增加的趨勢,加上重劃區大量交屋,因而奠定該區交易比重占全市最大。
台北市已無素地可推案,都更案已成首都推案主流,根據房地產市調機構統計,今年截至7月底為止,台北市新成屋、預售屋總推案量約1898億元,其中都更、危老推案量約1,242億元,都更與危老建案占台北市總推案量比重約6成5,占比創下史上新高紀錄。
全市規劃超過百個重劃區的高雄,近年來隨著首購移居新重劃區,也創造不少新住宅型商圈,讓區域店面買氣提升。根據實價資料統計,高雄近一年店面交易總價帶以3000萬為大宗,占比超過8成,業者分析,目前宅經濟發燒,低風險又高成長報酬的且分布在住宅型商圈與新興重劃區的透天型店面,較受民眾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