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會26日三讀通過《建築法》第77條之1修正,新增原有合法建築物「構造」安全不符現行規定,經評估檢查應改善者,將強制要求改善及補強,違者可處6萬至30萬元罰鍰,以確保國人居住安全。
近來高房價凸顯炒房炒地問題,也扭曲居住正義,23日的「房價與稅制研討會」特別邀請多位專家學者參與,永慶房產業務總經理葉凌棋認為「實價登錄2.0」與「房地合一稅2.0」現階段已經出現成效,他指出,如果政府沒有推動,2022年的房價漲幅恐怕更大。但論壇的焦點逐漸指向「囤房稅」,現場多位專家學者一致認為「要真正落實居住正義,必須推動課徵囤房稅」。
行政院會10 日通過「建築法」第 77 條之 1 修正草案,將送請立法院審議。內政部指出,此次修法將既有建築物的構造安全納入應改善項目,若不符現行規定,並經耐震評估檢查應予改善,將強制要求改善及補強,屆期未改善者最高可開罰 30 萬元。
國民黨發不出員工薪資,導致國民黨新竹縣、市黨部等兩處資產遭到法拍,根據司法院法拍公告,兩物件遭法拍原因均是「給付薪資」強制執行,一拍合計底價近7.6億元。不過兩物件坐落偏遠,其一位處行政區,有相關開發限制,估計一拍流標機率大。
歷經前三任台北市市長,延宕20多年的斯文里整宅都更計畫,是全國首件由政府擔任實施者的公辦都更案,今(23)日舉行上梁典禮,台北市府宣布,9月完工、明年4月入住,全部13層樓共350戶,包含住戶分回197戶以及社會住宅等。
平常我們走的馬路,或是人來人往的公園,你以為是公有土地,但很少人知道,其實有很多竟都是私有地!早期政府強制開闢土地,掠過徵收手段,導致許多地主,土地無法變更使用,每年到了11月仍得繼續繳交地價稅,成了弱勢地主,政府到底要徵收還是要補償,一直都很頭痛。現在有專業建商透過出資購買這些土地,捐給政府換取容積獎勵,達到政府、地主、建商三贏局面,成功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