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內疫情再度緊張,加上房市調控政策影響下,房仲業者認為,地產走勢可能將發生2種情境。交易量縮的情境原先預計在第三季才會出現,現在則是因疫情警戒升級而提前發生;而在營建成本上漲仍然會反映在房價上,房價欲跌不易。
根據六都今(3)日公布的買賣移轉棟數資料顯示,六都四月買賣移轉棟數合計2.25萬棟,年增約28%,月變動大致持平,但已創自2014年同期新高,高雄、新北年增率近4成,房仲業者指出,移轉棟數增加一方面因為去年疫情衝擊基期較低,另一方面則是3月房市買氣穩定加上第一季交屋帶動,移轉棟數維持穩定。
目前兩岸打房政策似乎有志一同,但從價量表現觀察,並未達到期待目標,住商機構董事長陳錫琮指出,兩岸政策共同點是維持在緊縮銀根與增加稅收兩大基礎上,政策過程中雖然難免產生價量修正,但低利環境與資金行情下,會出現「先蹲後跳」的狀態。
根據房地產市調機構統計,北台第一季推案量較上季減1106.64億元,尤以重劃區案量最多的桃園減幅3成4為最多,建商迴避打房鋒芒的作為相當地明顯,但專家指出,7月房地合一稅新制上路後恐會出現供給緊俏的狀況,反而容易助漲房價,房市意外被「補血」,多頭好時光恐怕還沒結束。
仲量聯行今(7)日舉行第一季季報,全球疫情逐漸受到控制,投資及經濟信心大幅回溫,不動產投資動能也隨之恢復,但今年無任何新大樓釋出,辦公室租賃市場仍是房東的市場,空置率創21年新低,淨去化量僅25坪,預估至2023年較大規模面積釋出以前,整體市場仍會偏向房東市場。
第一季為傳統房市淡季,通常會受到農曆過年影響,交易量是一整年最淡的一年,且受到政府推動一連串健全房市政策影響,市場明顯從賣方市場漸漸轉為買方市場,交易也較去年同期有所成長,尤其政策緊盯投機與房價後,自住當道的態勢將更為清楚,中古屋交易市場開始明顯增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