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最新「豪宅標準」下修,引發民眾恐慌!今(20)日是立法院開議首日,國民黨立委賴仕葆回應,國家應該是打炒房,怎麼會變成打房,這個方向是錯誤的,未來會在會期中提出。
打炒房政策未鬆綁,不少建商轉戰商廠辦市場,最新統計指出,2023年全國「工業倉儲類」及「辦公服務類」建照核發面積達354萬坪,為史上第三高,使照核發則首度突破300萬坪、達311萬坪,創統計以來新高,建商即預料,市場將呈現M型化時代,北市頂辦仍能衝出「爆量供給」魔咒。
財政部近日發布「112年度個人出售房屋之財產交易所得計算規定」,下修豪宅定義門檻,引發廣大討論,專家即指出,許多民眾相當恐慌,不過,要釐清的是,這只針對在房地合一取得之前適用舊制的屋主,並發現標準擴大後,以台中增加456件為最多,高雄與新北分別增加211%與210%幅度最大。
農曆新年年假剛結束,北中南不少案場來客數多,尤其主打低總價仍有不錯買氣,不少認為2024年降息循環將啟動,加上有優惠房貸政策、綠色通膨等因素,房價仍會持續走揚,不過,專家提醒,近幾年房價「漲太快」、「漲太多」是相當大的隱憂,目前房市其實非一面倒只有利多。
台灣房價續攀、台股大盤站上萬八,營建類股指數也飆上高峰。不過,根據馨傳不動產智庫彙整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僑外資及陸資持有建材營造股的比例雖來到14.6%、創近三年新高,但觀察外資近十年持有營建股的比例卻不高,且今年前二個月持股比例略微下滑,專家即指出,外資近十餘年來在營建類股的布局操作,大概可用「空頭逢低承接,多頭減持停利」來形容。
全台最大的重劃區「14期重劃區」自2021年登場後一直是中台灣最受關注的房市熱區,而靠近舊市區機能的仁平段、美和段,2年前即突破6字頭,而房價基期較低的榮德段、洲際段在巨蛋、洲際商城的重磅題材加持下,挹注強勁補漲動能,在今年將迎來推案熱潮,包括大陸、舜元、豐邑、太子、敦泰、惠宇等知名品牌建商皆已蓄勢待發,一舉一動備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