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盤整期間,買賣交易趨緩,大坪數物件成了燙手山芋,不過觀察實價新北市近五年50坪以上物件交易量,交易量明顯增加,其中林口、新莊近兩年中大坪數產品去年交易更突破千件。專家分析,蛋白重劃區的新屋齡、低單、重大建設以及完善公設,成為這些置產、換屋族購屋首選。
民眾購物與消費型態改變,實體店舖改走低總價小店風,根據實價資料統計去年桃園市店面交易件數,創下五年來新高,總價2000萬以下店面成交易主流,占比近8成,此外,億元店面交易也突破十件以上,業者分析,區位夠精華、小坪數總價低,入手門檻容易,現處低利率階段,仍受到投資置產者青睞。
內政部今(10)日發布2019年第3季房價負擔能力以及住宅價格指數,全國房價所得比為8.47倍,較上季、去年同季均下降,且已連續4季下降,住宅價格指數除南二都呈現較明顯的上升趨勢外,其餘四都則持續平穩,業者分析,主要是建商端在推案多以低單價、低總價為訴求,使得購買力相對提升。
內政部實價登錄已成民眾購屋前的行情判斷指標,然而不少登錄不實問題層出不窮,常讓購屋族詬病,過去實登造假時有所聞,最多僅罰款,日前嘉義出現因實價登錄刊載不實而吃上官司的案例,買賣雙方以1600萬元成交、要求3200萬元登錄,雙方皆被判處拘役,引起市場討論。
根據內政部統計,2019年第2季全國住宅價格指數微漲,6都中僅臺北市較上季下跌,其餘5都價格均上揚,此外,房價負擔比部分,北市已連續3季上揚,專家表示,不少都會區房價都已創下歷史新高;而學者認為,中南部房價已漲不知多少倍,已從「區域性」的負擔不起,蔓延成「全國性」的負擔不起。
興富發建設董事長特助孫素雯29日在2019年CCIM不動產論壇中表示,美中貿易戰及海外資金匯回專法將激勵商用不動產,而就業機會也會帶來一波新的居住需求,有利住宅市場,預期低單、低總、低自備款的「三低」住宅將躍居為房市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