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命潮湧現不是說假的,依據財政部資料,今年上半年各縣市房地合一稅收大增,六都中以台中市稅收達21.42億元奪冠,台北市年增1.9倍為六都最大,而六都以外縣市也不遑多讓,共有6個縣市上半年稅收破億,其中彰化縣3.53億元最多,突顯中台灣房地產吸金力強。
新冠疫情反覆未歇工業地產買氣熱絡依舊,根據外商商仲統計,全台工業地產上半年交易量達593億元,創歷史同期新高,並較去年同期增加34.6%,其中自用型買方更是全台灣北中南覓地擴產,包括資訊電子產業及傳統產業廠商,顯示全球新冠疫情反覆並未影響台灣企業購置不動產的意願。
國內製造業出口動能強,科技大廠因應國際供應鏈訂單需求持續擴廠,使得2021年上半年商用不動產市場表現佳,根據商仲統計,2021年上半年大型商用不動產交易達717億元,是去年同期1倍以上,主要買方動能來自科技業,且工業地產占比就破8成,可見企業對於疫情若減緩後的商用不動產布局動能仍然可觀。
儘管疫情陰霾籠罩房市,但台中土地交易卻未見降火。5月以來,光是14期的購地金額已高達50億元,最新一筆交易發生在6月初,由寶佳機構旗下的和發建設,以15.6億元掃進逾1800坪土地,換算單價高達每坪84.5萬,顯示即便疫情雖然仍在延燒,但並不影響建商看好後市,積極獵地的決心。
在既有的高雄展覽館等五大公共建設加持之後,高雄亞灣再獲中央政府110億元挹注,打造「5G AIoT創新園區」,助攻亞灣這個豪宅聚落,房產業者指出,亞灣區是少見中央、地方聯手投資重鎮,房價撐盤動能強勁,平均房價在站穩3字頭之後,拉升到每坪40萬元以上,有坐四望五的實力。
受到美中貿易戰及疫情影響,台商紛紛根留台灣,各大科技廠祭出高額薪資搶工,營造成本持續墊高,也讓民間營造業者大嘆吃不消,對此,大台中不動產開發公會理事長指出,傳產、科技業擴大營建業缺工問題,目前線上個案平均交屋時間遞延一年以上,將反映在房價上,建議政府若開放外籍移工支援科技廠興建,可讓民間營造工地有喘息空間,也有機會抑制房價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