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台北市地政局資料顯示,北市受打房及升息影響,今年前十月北市建築物交易移轉累計較去年同期略微減少826戶,中山、內湖及大安買氣縮手,但北投及萬華區卻逆勢向上,其中北投年增率26.5%,為12個行政區中增加最多,在年產值上看200億元的北士科題材發酵下,為區域房市挹注買氣。
台北市大安區復興南路二段一排逾53年老公寓,原老舊房屋改建,整合困難重重,在寶舖全透明的溝通之下,與地主互信並達成共識,如同羅斯福路改建案,皆迅速於一年內整合成功。預計112年推出寶舖第二棟全透明原生健康建築,也讓台北市重建整合成功案例再添一筆。
全台住宅數量增加最快的縣市,竟不是重劃區多的縣市,而是金門縣以14.8%成長幅度,成為全台住宅成長最快速的縣市,竹科效應發燙的新竹縣,五年也多出1成,增加10.9%增幅第二高,六都中住宅數量增速最快的區域則是桃園市,增加8.6%排名第三。
近日地震頻傳,全台很有感,特別是住在高樓層的民眾對於地震搖晃更是深刻。根據內政部統計月報資料顯示,過去10年國內每年新增約200棟21層以上的高樓層建築,顯示在建築法規允許的狀況下,開發商還是追求興建這類高樓層的景觀產品。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這類高樓層建築在921大地震後的3~7年,每年平均僅有28棟21層以上建築物完工。
據內政部統計,截至今年7月底止,北台灣核定的危老重建案共1,396個,而據住展雜誌統計,自《危老重建條例》上路以來,北台灣共有214個危老案公開銷售,其中160個重建案位於台北市,這當中又有37個建案基地坪數低於100坪,此類「迷你基地」的鳥籠建案比例就有約23%。
危老重建邁入新的里程碑,在這波疫情下,也意外促成北市老飯店改建商機。根據內政部統計顯示,全國開工件數已突破1000件,申請件數也超過3000件,台北市則是危老重建申請最熱絡的區域,申請件數、核准件數、失效件數都是全台第一,成為全台的危老王。而根據北市建管處最新揭露資料,北市又有一處老飯店停業後參與危老改建核准,累計北市已經有14間老飯店核准危老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