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訂出的8年12萬戶社宅目標第一階段將於今年底「結算」,但攤開各地方政府的執行進度,卻與營建署聲稱可完成4萬戶目標的說法有著極大落差。以台中為例,目前總計只有591戶社宅完工,至年底也僅891戶,可落實完工的社宅數量不足千戶,換算第一階段達成率更是低於2成。
內政部委託調查指出,去年在六都試辦首期社會住宅包租代管,參與房東與房客分別有98%、95%肯定支持,不過,去年全國目標媒合1萬戶,內政部認為,包租代管達實質成效,已推動社宅包租代管第2期計畫,擴至14個縣市政府,進一步往8年20萬戶目標邁進。
社會住宅包租代管「公會版」今(16)日啟動,住都中心表示,公會計畫推動5,000戶,而「公會版」與「縣市版」最大不同之處,是可跨區申請,北漂青年在台北租屋,也能被受理;且會制定分區租金水準區間表,作為房租價格議定依據。
房仲公會全聯會24日舉行年終記者會,選出明年房市預測代表字為「湧」,今年房市十大新聞第一名則為「台商回流帶動工業地夯」;全聯會理事長林正雄指出,台商回流帶來5,000億投資,民間投資大爆發,支撐成長動能,2020房市持續向上湧出。
今年為無殼蝸牛運動30週年,巢運於11月24日舉辦青年安居政策論壇,邀請各政黨說明其青年居住政策以及住宅法令修改等主張,今(13)日將各主要政黨回應整理公開並評比,民進黨、時代力量、親民黨以及台灣民眾黨均正面回應,而國民黨在青年居住問題上全然是交白卷,巢運痛批可謂「失職、失能」不予期待。
台北市萬華區福星社會住宅統包工程今(23)日開工,台北市長柯文哲出席致詞表示,居住正義一直是台北市政策推動重要一環,因此但自上任以來,才發現做人應該務實點,承認當初喊出8年興建2萬戶,確定無法達標,政治人物還是得「務實點」,但將盡其所能,實踐居住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