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黃區不再扮演房價領頭羊,根據市調業者統計,大台北地區近1年蛋白區新案行情漲幅,力道強過蛋黃區,其中包括大同、南港、新店及淡水區,近1年房價漲幅均超過5%。而傳統蛋黃區則僅有中山、大安,氣勢不輸人,但年房價漲幅分別僅有4.2%、2.8%,豪宅群聚的大安區,上漲力道甚至只接近鬼城的一半。專家認為,蛋黃區高價產品雖有部分創價戶出現,但未出現齊頭式上漲,是整體表現遜於蛋白、甚至蛋殼區的主因。
高齡化與少子化社會來臨,近年房市除了小宅化趨勢明顯,小家庭與家中長輩分戶而居,又能就近照顧的「三代同住」社區型態,也快速受到消費者認同。
長期以來,人口紅利都被視為衡量一地房市發展的重要指標,人口紅利愈多的地方,房價自然會上漲,反之,人口負成長的區域,則勢必面臨房價下跌的命運。
為解決年輕人與弱勢族群居住問題,北市府力推公共住宅,台北市長柯文哲今(2018年10月29)日出席居住正義論壇公布4年實施成果,任內4年無論預算執行量、發造數目或開工數目都是前郝龍斌市長任內8年的4倍以上,對照起來相同人力執行8倍量的工作,並首創全國租金分級補貼,但興建公宅不只是解決「住」,還要思考對社會有什麼影響。
根據市調機構統計,大台北10個行政區今年Q3房價,相比5年前同期,平均房價每坪已便宜逾5萬元,尤其以北市中正區便宜最多,每坪達14萬元,信義計劃也有超過10萬元幅度,最抗跌的反而是蛋白區,業者指出,北市多已中大坪數降價最多,但小坪數產品單價仍就居高不下。
即便近年房市下修,雙北市房價、物價仍居高不下,使得擁有交通、產業、重大建設與低房價優勢的桃園,成了北客移居首選。持續不斷的人口紅利,不僅為桃園房市提供源源不絕的購買動能,當地建案也受到台北客對於居住品質的高標準影響,近年在建築美學與產品規劃上都有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