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署將推出今年第二批國有地上權,北中南合計12宗、總面積可達約3公頃,其中位在高雄市鹽埕區一處商業區土地面積達1,336坪,鄰近駁二及光榮碼頭,備受市場關注;另外,北部住宅區土地近年標脫率不錯,第二批也列標台北市大安區約111坪住宅區土地。
有鑑於地上權住宅已成全球居住新趨勢,台灣發展地上權雖已行之有年,卻受限於民眾觀念與法規上的不夠完備,至今仍還尚未成熟。然而,地上權產品雖然沒有土地的所有權,卻因地價負擔相對便宜,擁有價格遠低於同路段行情的優勢,由政府帶頭發展地上權,不失為解決當前高房價問題的一帖良方。
央行去年12月以來,已經第4次出手,展現對金融機構控管的決心,有助銀行降低授信風險,但近期全體銀行不動產貸款集中度仍高,為強化管理銀行信用資源,避免流供囤房、囤地之融資,只好再祭四大限貸。對投資客來說,不僅貸款成數受到影響,連小型建商不能養地,只要購地取得,就要趕緊開發。
國產署今年首批國有地上權今(21)日下午開標,共推出20宗標的,最後標脫十宗,標脫率達50%,其中位於北市中山區敦化段二小段微風南京對面的地上權案,由皇翔建設以約8.5億元權利金得標,高於底價約3.25億元,溢價率62%,換算每坪權利金單價約367萬元,創下台北市松山區權利金單價歷史新高。
危老已成為建商推案趨勢,公私部門也積極在推動都更,由國家住都中心與四大主管機關協商,位於永和危老協參首案也出爐,前後整合9年,住都中心協參後2年就整合完成,全案已取得建照,預計2023年完工,住都中心分回戶數預計出售後作為第二階段社宅經費使用。
台北市已無素地可推案,都更案已成首都推案主流,根據房地產市調機構統計,今年截至7月底為止,台北市新成屋、預售屋總推案量約1898億元,其中都更、危老推案量約1,242億元,都更與危老建案占台北市總推案量比重約6成5,占比創下史上新高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