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市中山區某預售建案傳出有經營國際貿易的台商預計砸逾5億元包下整層8戶,代銷則更形容目前的房地產市場,「春暖花開了。」其代銷位於松江南京的預售案,更傳出有大戶要砸逾5億元買下整層。
新案銷售率逐步接近5成比率,較前年的38%,成長率超過2成。但對比2013年多頭時期近8成比例,仍有相當落差。市調業者甚至直指,「因市場供給量過高,總結去年未售戶數還比前年增加約2成,出現『房子賣得多、剩得更多』的奇特景象。」
台北市高租金逼走名店事件頻傳,根據網路業者統計,全台網路待租店面高達12481間,較去年同期增加1068間,每坪租金更從1756元降到1645元,其中,台中、高雄店面待租量年增破百間,租金更跌近1成,而台北市大安區的待租量體最大,高達618間居全台之冠。
各都淨遷入人口量體,向來被視為當地房市發展、活絡的重要指標,東森房屋研究中心統計六都近6年淨遷入人口,去年2018年,以桃園市全年淨遷入超過2.3萬人最多,已是連6年聯蟬六都冠軍寶座,累計近6年淨遷入已達13.7萬人。
在大台北高房價排擠效應下,具備相對低價優勢的桃園,近10年來持續扮演著北台灣磁吸人口的重要角色,尤其自2014年正式升格成直轄市後,重大建設源源不斷,更增加民眾移居誘因,不僅升格後每年平均淨移入人口數高達2~3萬人,最新統計的家戶購屋比也是6都最高。
住展雜誌統計, 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大台北主要行政區新成屋、預售屋房價漲幅前三名,依序為大同、南港、新店,漲幅從5.8%至6.1%不等。住展雜誌企研室經理何世昌表示,大同區具有交通、BOT等議題推升整體價格,而南港與新店都有低價銷售帶動後續上揚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