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房地產市調機構統計,北台灣今年Q3線上銷售建案創近7年來單季最大減幅,專家分析,今年房市在疫情威脅下,年中復甦力道不盡如意,但很快在低利、資金氾濫下,催生出新一波購屋熱,買方出手力道還是快狠準,也讓待售建案快速減少。
今年房市異常火熱,根據五大房仲8月份交易統計顯示,在淡季交易表現不俗,主要原因包括遞延的買盤持續回籠,疫情也讓民眾留在國內有多點時間處理買賣屋的相關事宜,也使得今年第3季房市交易較往常熱絡,市場甚至有加價搶標的現象,不過買氣暢旺導致屋主陸續惜售心態,反而讓價幅度縮小。
根據房地產市調機構統計,今年大台北商辦(含廠辦)建案待售總量破千億元,年增幅超過1成,北市案量增幅更超過6成,但實際上釋放到市場上卻沒那麼多,專家認為,因住宅價格普遍仍高於商辦,部份商辦游走灰色地帶,被買方作為住宅使用,商辦的實際量因而比帳面上還少。
台經院公布7月營業氣候測驗點,三大指標皆為連續三個月的以上維持上揚態勢,其中,營造業受惠於不動產表現大好影響,氣候測驗點已來到近9年來新高,已超越前一波房市高點的景氣看法,台經院指出,今年遞延性的買盤威猛,加上低利率和資金充沛,「原本年輕人期待房地產下跌,現在就是不跌。」
台商回流促使商用不動產交易熱絡,豪宅買氣也順勢增溫,根據內政部第一季買賣移轉棟數統計,65坪以上產品交易以桃園市286件為六都之最,銷售天數也縮短一個月時程,業者指出,美中貿易戰、新冠疫情夾擊,加速台商大舉回流;不少豪宅案成交,台商交易占比近5成。
全市規劃超過百個重劃區的高雄,近年來隨著首購移居新重劃區,也創造不少新住宅型商圈,讓區域店面買氣提升。根據實價資料統計,高雄近一年店面交易總價帶以3000萬為大宗,占比超過8成,業者分析,目前宅經濟發燒,低風險又高成長報酬的且分布在住宅型商圈與新興重劃區的透天型店面,較受民眾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