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廠房市場熱力十足,高力國際企業客戶服務部資深執行董事陳頌民透露,近日接受跨國企業的獨家委託,負責銷售位於觀音工業區的 27 公頃(約 8.3 萬坪)工業用地,這一宗面積龐大的工業地出售案,成為當前市場上的最大宗。該案推出引發了本土企業、大型投資法人以及私募基金等多方業者的關注,推測未來該地區將成為新一輪工業與物流設施擴張的重鎮。
政府大力推動民間投資台灣三大方案累計金額突破2兆元,在龐大台商回流設立生產據點與企業總部的驅動下,商、廠辦交易快速升溫,而桃園地區工業用地更為當中翹楚。受惠交通鄰近雙北、價位相對合宜、且腹地龐大等優勢,近5年每年交易規模均超過500億元,其中又以「蘆竹」獨占鰲頭。2022年起即超越龜山、中壢,躍居全桃園工業地產交易王,全年成交金額高達94億元,反映企業自用與置產需求旺盛蓬勃。
根據仲量聯行市場研究報告,近年來台灣工業土地與廠房自用需求持續走揚,過往桃園工業地產交易以北桃園為主,近兩年因供給有限及土地價格上漲等因素,企業轉往楊梅購地設廠;近期位在桃園市楊梅區瑞湖段「工業廠房土地」公開標售,基地面積 7,535.07 坪,使用分區為一般農業區丁種建築用地。
「投資臺灣三大方案」自2019年實施以來,截至今年5月份達新台幣1.6兆元,而其中桃園地區作為台灣主要產業聚落,工業土地與廠房自用需求持續走揚,仲量聯行近期受業主獨家委託代理桃園楊梅工業廠房銷售,基地超過7千坪,為少見的大型工業土地釋出。
桃園近年來不只住宅市場熱絡,捷運和工業區廠房和航空城開發等重大建設,工業土地市場交易熱絡,信義全球資產公司統計桃園前十名交易最熱工業區,由「華亞科學園區」及周邊區域累計交易站上200億元大關奪下榜首;第二名為「中壢工業區」累積交易額為145億元;而以化工、金屬工業產業為主的「觀音工業區」,則以累積交易額為84億元名列第三。
中美貿易戰再加上疫情帶動全球產業供應鏈轉移,多家電子科技大廠陸續回台擴廠,並選擇桃園設廠,根據商仲統計,上市櫃法人大型交易中,近2年7月工業地產累計交易件數,以桃園占為最大宗,其中又以中壢區交易件數最為熱絡,專家指出,還有不少廠商訂單在手,為了擴廠的買方正積極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