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不動產的表現,可反映出產業發展下企業對空間市場的需求,根據商仲統計,北市辦公市場搶手,主要商圈平均空置率維持2.46%,內科廠辦空置率更是單季下調近5個百分點,業者指出,北市辦公室無較大量的新增供給面積釋出,但企業實質需求強,在供不應求下,許多企業會以內科廠辦為優先考量。
行政院院會上週通過住宅法第23條修正版本,即將送進立法院審查,住盟團體邀集民進黨立委江永昌、吳玉琴、時代力量立委邱顯智和民眾黨立委張其祿今(16)日舉行記者會,民團肯定修法,但是認為只有修23條還不夠,因此提出民間版住宅法草案,呼籲內政部正面回應並將納入修法。
仲量聯行今(7)日舉行第一季季報,全球疫情逐漸受到控制,投資及經濟信心大幅回溫,不動產投資動能也隨之恢復,但今年無任何新大樓釋出,辦公室租賃市場仍是房東的市場,空置率創21年新低,淨去化量僅25坪,預估至2023年較大規模面積釋出以前,整體市場仍會偏向房東市場。
行政院長蘇貞昌指囤房稅會造成移價效應,拒絕囤房稅修法;民眾黨今(23)日舉行記者會痛批,執政黨放話「囤房稅會傷害78萬承租戶」,還錯誤引用韓國的例子,利用資訊落差欺騙台灣民眾,在台灣房屋供給存量足夠且多數空屋的情況下,政府更應該要推動囤房稅,而非以此為藉口,拒絕改革。
大面積帶租約的店面似乎仍市場青睞,根據實價登錄顯示,觀察高雄近年2百坪以上大店面交易量,2019年38筆,2020年達44筆,似乎略有增溫趨勢。去年初楠梓的3C家電賣場的透店,也以2.6億帶租約出售,台南仁德的生鮮超市店面以2億4668萬易主,顯示賣場加持的大店面頗受市場青睞。
高力國際今日發布《亞太區A辦市場2020年回顧及2021年展望》最新報告指出,亞太各區域2020年歷經了黯淡無光的一年,本次調查的19個主要城市中,預期將有13個城市租金下跌,包括香港及東京的租金跌幅恐達7%,不過,台北市表現唯一正成長,一枝獨秀,科技業及線上或數位相關產業將有擴張潛力,主導著今年辦公室租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