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化與少子化社會來臨,近年房市除了小宅化趨勢明顯,小家庭與家中長輩分戶而居,又能就近照顧的「三代同住」社區型態,也快速受到消費者認同。
曾飽受餘屋所苦的八德房市,因同時擁有多項重大交通建設與低房價優勢,近兩年隨著整體房市買氣回溫,再度受到民眾關注。
房市回溫與否,從銀行端的房貸新增餘額就可以看出端倪。
自2014年房市開始下修以來,以讓利為訴求打響知名度的大台北新5大重劃區,無疑是激發自用買氣、加速房市築底的最大推手,然而,5大重劃區雖然看似各具發展優勢,實際上仍潛藏開價偏高的問題,在購屋首重CP值的年代,究竟誰才是價位合理,未來又有增值空間可以期待的房市明日之星?
台北市府配合中央危老條例,增訂「台北市土地使用分區自治條例」第95條之3,放寬危老建築基地的高度、高度比、後院深度比及住宅區建蔽率,即日起生效,有望加快重建腳步。
台灣小家庭居住型態愈來愈多,住房需求也跟著改變。根據實價統計,台北市近2年住宅房型的交易中,電梯3房的交易比重減少,2房與套房的比重則持續增加,房仲業者表示,首都圈房屋單價高,加上少子化趨勢,是近年台北市住宅「小宅化」的主因,但就佔比而言,3房住宅仍是多數人的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