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預售屋如要解約,建商可依法收取房屋總價最高15%作為違約金,而在《平均地權條例》7月1日正式上路後,更規範預售案若要解約需在30日內辦理申報,統計7、8月全台解約件數共有147件,其中就以高雄市,7、8月份共45件最多。
台灣房地產在政策壓抑下回歸自住市場,商用不動產投資異軍突起,根據CBRE世邦魏理仕最新發布的2023年上半年台灣投資市場報告,部分壽險業者除將重心轉往購買自用辦公室,亦重新探尋海外不動產投資機會,投資目光聚焦能創造被動收入的海外不動產上,高資產族群考量資產配置及尋求新興投資標的,同樣追求被動收入,前進海外當「國際房東」成大勢所趨。
內政部擬對虛坪與公設比進行改革,內政部長林右昌指出,針對停車位改革,要避免將車道灌到「大公」,第二是檢討免計容積項目,希望讓公設比降至25%至30%,對此專家認為,公設比合理化對於消費者的確相當受惠,但由於個案的總銷售金額不變,一旦可銷售的坪數減少,就可能反映在單價上,將考驗市場的接受度。
臺南市地政局推出「預售屋早早查」系統,將內政部資料與地政局審查紀錄結合,讓業者跟民眾都能即時掌握預售建案審查進度,讓購屋更有保障;不過還是有民眾看不懂「撤銷」、「同個建案多個項目」,還有進度「空白」、「予以備查」代表什麼意思,這次請地政局一次說明白。
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部分修正條文,9月1日起正式實施;其中新法將包租業者應在簽約後30日申報租金納入實價登錄,最引發市場爭議。但有專家示警,包租業者的轉租物件通常租金會低於市價,因此一旦入法強制登錄實價,恐造成定錨效應、比價效應,助漲房租。
近年ESG蔚為風潮,不少企業對於永續環保、社會責任等議題持續關注亦積極落實,台中建商紛紛推展各式ESG工作,從營造品質、社區經營無一不導入ESG經營理念,其中,又以總太地產起步最早,不僅建築作品導入ESG理念,更率先在社區營造中導入永續行動,展現品牌建商的永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