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股市站上2萬點後陷入大幅震盪,加上通膨壓力持續壟罩全球、物價年年上漲,不少民眾為了避險紛紛將資金轉往房地產,造就房市價量齊揚;從歷史經驗亦可得知,房價漲幅長期跟著通膨走,拉長時間來看,擁有一間好宅不僅保值還能自住,可謂「進可攻退可守」,但究竟該怎麼挑,才最能夠達到抗通膨之效,是廣大購屋族都想知道的解答
新案市場買氣大復活,根據最新公布的國泰房產地產指數資料顯示,去年Q1全國有超過6成、61%的新案「30天銷售率在10%以下」,但到了今年Q1市況卻大翻轉,新案「30天銷售率10%以下」的僅剩34%,30天銷售率超過20%還從1成變為3成,足見買氣復甦程度。
通膨引起置產熱潮,富豪下手更不手軟,實價揭露,大直豪宅「西華富邦」原住戶加碼,以6.6億元無貸款一次打包兩間高樓層戶別,單價約220~221萬元,端看今年Q1單價兩百萬交易共五筆,並全以現金方式買進,相當豪氣。
六都地政局公布4月建物買賣移轉棟數,交易量合計為22,905棟,月減0.7%,幾乎與3月持平,六都交易增減互見,新北市、台中市與高雄市較3月成長,新北市成長5.7%,台中市月增2.1%,高雄市月增9.5%,其餘四都均較3月量縮,台北市月減7.8%,桃園市月減6.6%,台南市月減16.1%最多。
根據高雄開工市調資料顯示,2023年開工量相較於2022年,減量約40%戶數,建商除了土建融條件外,更受限於缺工、通膨狀況,延緩了開工步調,本來一年推10個案子,而降低至一年只有5個案子,建案供給量無法拉抬,但高雄需求卻持續增加狀況,對代銷行業是否也有造成失衡影響?
今(30)日各大房仲業者公布內部交易成績,清明連假與銷售旺日減!永慶房屋集團4月全台交易量較3月月減10%、年增28%,台灣房屋六都加新竹縣市交易量月減4.5%、年增30.4%,住商機構月減7%、年增16.4%,中信房屋月增0.7%、年增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