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1月底,商用不動產成交金額已達 1,486 億元 ,雖然未達 2021 與 2022 年的水準,但是也已超過 2019 年的 893 億元與 2020 年的 1,268 億元;綜觀今年壽險業與建商態度保守,企業成為主力買盤,不僅自用自主性強,還可以將多餘空間外租,一舉兩得。
未來商辦及大賣場進駐是否會帶來交通打結問題更備受關注,至於大樓外觀及賣場外部立面是否能符合區域意象,恐怕考驗著都市美學轉型是否成功,與亞灣區重大建設能否呼應一致。
台灣商用不動產買氣在全球升息循環以及景氣復甦訊號不穩定的影響下,整體買氣小幅萎縮,但在通膨隱憂推動下,市中心辦公室反而成為資金避風港,買氣穩定成長;第一太平戴維斯研究部協理丁玟甄指出,觀察今年的大型商辦交易,投資型買方貢獻超過 7 成 5,占比突破歷年水準。
根據仲量聯行市場研究報告,近年來台灣工業土地與廠房自用需求持續走揚,過往桃園工業地產交易以北桃園為主,近兩年因供給有限及土地價格上漲等因素,企業轉往楊梅購地設廠;近期位在桃園市楊梅區瑞湖段「工業廠房土地」公開標售,基地面積 7,535.07 坪,使用分區為一般農業區丁種建築用地。
備受矚目的台積電1.4奈米廠到底花落誰家,從台中到屏東,各縣市紛紛喊出口號,就是希望透過台積電1.4奈米的能量為區域再添資源,加上科學園區人口進駐優勢,往往能為週邊房市帶來新議題,甚至在買房群組中,已經有人發問,同樣4字頭,投資左營高鐵站還是善化新市好,引發討論。